
△ 章新波,盖雅工场董事长兼CEO
本文内容来自于2024年4月19日,章新波在第四届狮山人力资源论坛《以人为本,赋能发展:打造基于时间-技能-动能三要素的人效飞轮》的主题演讲。
1. 技术变革的影响:替代效应与补偿效应并存。
2. HR、财务、业务不同视角下的人效分析。
3. 如何打造基于时间-技能-动能的人效飞轮?
4. 盖雅推出「赋能发展型劳动力效能提升套件」
下文为演讲笔记,Enjoy~
文 | 章新波
过去一段时间,大量新技术冲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号,让我们不断思考,也让我们越来越焦虑,因为这些信息不断地告诉我们:你的工作可能被取代,原来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没有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技术的发展,又新增了很多岗位,麦肯锡表示:中国有1200万至1.02亿的中国人需要重新就业,未来这些就业怎么解决?这些岗位你愿意做吗,你能胜任吗?
未来的劳动力队伍,是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
针对开篇提出的问题,大部分的经济学家还是持乐观的态度的。
大多数都认为:新的技术不会带来大规模失业,反而带来更多的补偿效应,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工作机会
,弥补或超过因技术发展而导致的失业人数。
前段时间,我与中国科学院的教授探讨这个问题时,他画了一个倒“U”型曲线——数字经济发展和技能的溢价,其实还在持续爬坡的过程中,并不是技术发展了,工作岗位就没有了。



技术飞跃发展,人效提升何以实现?
技术先进性和飞跃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伴随技术革命,企业效率就一定能快速提升吗? 答案是不一定,否则最近两年许多企业也不会开始大谈特谈人效提升了。面对各种新技术,企业内部的效率却很低,依旧依赖裁员来降本增效。 但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裁员也裁不动了,这个时候人效要如何继续提升? 首先我们认为人效提升的本质并非是企业剥削员工,而是要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双向奔赴。 所以人效提升的第一负责人并不应该是HR,盯着人力成本不放,而是业务人员从经营逻辑、业务增长、人力成本、流程效率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 如何才能做到综合分析呢?我们要学会利用抓核心的关键指标。 在去年发布的《人效九宫格白皮书》 中,我们将人效指标分为效益类、效率类、效因类三类指标。 前不久,我与一位制造业HR的负责人交流时,他与我分享说:他扛了人均利润人效指标,今年人数控制得也特别好,人均产出也增加了,但是人均利润却下降了,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化了,所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他认为用人均利润考核他的工作非常不公平。 所以我们要将人效指标进行分类,HR、财务、业务可以从不同视角下展开人效分析,为不同的指标负责。
打造基于时间-技能-动能的人效飞轮
提到人效,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科学管理革命,泰勒时代。但是那个时期的管控模式放到当下不再能行得通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关注Y理论,给员工更多成长空间,让他们找到意义和目标,以激励性的视角来管理。

- 满足人性,这是最基本的管理逻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 激发狼性。过往几年,如果用一个字总结状态,那就是“卷”,行业在卷,企业在卷,但是回到公司内部,却觉得员工怎么都在躺平,如何激发狼性,健康地“卷”起来呢。
- 培育神性,这是最高程度的“激励”,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认同公司的使命,认同公司的愿景,愿意推动公司共同进步。

(1)规划

无论是生产制造的车间和产线、零售服务的门店,还是服务业的不同项目,如何更好地规划和调度人力,实现订单/任务与客流、与需求相吻合,将人力配置与业务打通,实现业务需求和人力供给平衡,这些都是企业人效提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也是劳动力时间-技能-动能管理的出发点。
对于此,盖雅也为企业提供了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智能排班系统,它帮助企业更好地统筹配置人力资源 ,将人与业务打通,实现中央排班、人力共享或灵活用工等用工管理,推动企业人效提升。(2)时间
员工的时间是企业在人效上必须关注的,过往简单的逻辑的是记录考勤、加班时间的准确性,但现在我们的视野需要扩展到业务,我们必须知道钱花到哪里了。 HR视角依旧需要保证时间记录的准确性,财务视角需要清楚这些时间成本的合理性,在业务角度里则需要关注这些时间成本是否真的与业务产出挂钩,付出的时间到底有没有被用到生产、客户服务上。(3)技能

(4)动能
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动能? 过去,大多数公司是月薪,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拉开差距、强化激励来增强员工的激励感,也让激励更加公平,多劳多得。 同时也需要让激励结果和过程可视化,员工能够看到激励结果,看得到过程,也看得到排名和对比。 看得见结果才更有掌控感,看到过程才会有安全感,看得到别人才会更有公平感。 这种即时可视的激励理念不仅在零售业常见,在制造业也开始兴起,过往奖金的制度和传统的计件模式已经衰落了。 大量的公司是在工时的基础上推演各种奖金体系,盖雅的激励性薪酬在这个过程中则帮助很多企业将这些复杂的激励体制和规则落地,让员工得到精准和及时的结果,提高他们的动能。 以上就是盖雅基于时间-技能-动能三个理论视角所看见的数字化技术工具的演变,希望能为您企业的人效管理带来启发。聚焦人效数字化15年,劳动力管理领域的隐形冠军
借此机会,也与大家汇报一下过去一年盖雅所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过去一年盖雅发布了 《聚焦人效,重塑组织:典范企业管理实践案例集》 、《 人效九宫格:劳动力效能提升指引白皮书》、 《盖雅精益人效提升指南》 等人效管理期刊。 在此之后,我们也与非常多甲方企业探讨了人效管理,因此又吸收了非常多的实践,进而对九宫格进行了多次迭代,接下来将推出《人效九宫格2.0》,请大家继续关注。
在盖雅工场人工智能产品架构下,我们专注于擅长的领域,同时也秉持非常开放的态度。目前,盖雅已与多家大模型厂商接入,共同助力客户实现商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