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3项评分标准(内容&结构,语言)
- 0.1 论述文个人小结
 
- 1、论述文:审题与功能句
- 2、论述文:修饰内容和名言模板
- 3、论述文:现象作文&利弊分析
- 4、论述文:给出权威论据和有侧重的现象
- 5、应用文:书信
- 6、应用文:新闻报道
 
 

上课老师:张芷瑜(Ada)
 上课时长:12小时
3项评分标准(内容&结构,语言)
-  写作三大要求: 
 内容就是不跑题,结构就是模板,进入保分档。
 语言是主要提分项。
-  写译分数评分,定档打分: 
 作文卷面分8分,报道分一般为128分(及格分)(不跑题+模板)。
 作文卷面分9分,写译一般150分(适当的语言)。
  
-  写作题型: 写作不跑题,就能进入保分档!(任务完成一半) 
  
-  格式上的要求: 
 1、不需要要写题目,或者抄在第一行中间
 2、字数不够会扣分,超字数不会扣分!!(130会有点少,一般160字数稍微大一点,会翻页了)
  
 3、写作格式要求缩进式,每行开头空两格
  
 4、字迹不用很好看,只要每个字母写清楚就行。
 错几个单词划掉不会扣分的,不要划坨坨就行了。
  
 5、写作只需要列思路提纲,不需要打草稿!
 直接从答题卡下一行开始写,确认不会扣分,而且卷面更工整!
  
-  课程大纲: 
  
0.1 论述文个人小结
-  小切入点:XX口语能力,听他人意见,XX习惯,行为品质。(importance + how to) 
 大切入点:每个社会现象。(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小切入点格式: 
 开头段:引出主题(背景句) + 个人立场
 主体段:importance + how to
 结尾段:重申立场
    

 如果给了名言名句,只需要改1个地方,开头的引出主题换成名言引出。
 然后在中间段,强化观点的重要性,弱化写how to(模板是一样的,强写就修饰写长一点)。
 
- 大切入点格式:
 开头:引出主题【现象】+ 表明立场(表明立场都是一样的)
  
  
  
 如果给了句子,可以作为主体段的一部分论据。
 并且给了句子的方向要详细写。
1、论述文:审题与功能句
-  审题,确定主题的主题词(看不懂就抄到文章里,大概猜一下方向是正的还是负的) 
 然后根据主题选择模板(功能句),把主题词替换进去。
  
-  审题:例1,例2 
 不难发现主题和方向和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套对应的功能句即可。
  
  
-  全篇写作 
  
-  开头段(背景句+主题句) 
  
 可以加个背景句(只做凑字数):
  
 只管抄,功能句都要用的,不会雷同卷的。
-  开头段,表明个人立场 
  
  
-  论述主题重要的原因: 
  
  
  
  
-  思路2,论述建议: 
  
  
  
2、论述文:修饰内容和名言模板
- 内容2:论述建议,How to
  
  
  
  
结尾段
- 重申立场,呼应importance和how to。 
  
范例:名言作文
-  作文会把重要性(主题)总结给你的,看不懂没关系。 
 而且名言肯定是正向的。
  
  
  
  
  
-  主体段,importance 
  
  
  
  
-  正面话题: 
  
3、论述文:现象作文&利弊分析
-  前两节课复习:只要是个正向的话题 
  
  
-  本节课范文:使用线上图书馆。 
   
  
-  开头句:引出主题 
  
  
  
-  开头段,表明立场: 
  
   
-  主体段: 
  
  
  
  
-  主体段,坏处: 
  
  

4、论述文:给出权威论据和有侧重的现象
-  上节课,线上图书馆的弊端 
  
  
-  结尾段: 
  
  
————————————————————————
-  本节课作文: 
  
  
-  开头句: 
  
   
————————————————————————
-  主体段 
   
   
-  主体部分: 
   
  
-  结尾段: 
  
-  课程总结(科技话题经常属于中立方向,可以用利弊分析) 
  
-  拓展练习: 
  
   
  
5、应用文:书信

-  本节课,曾经出现过的应用文 
  
-  书信审题: 
  
-  书信题目: 
   
-  书信格式: 
  
  
   
-  全篇写作: 
  
  
-  主体部分 
  
  
  
  

6、应用文:新闻报道

-  审题部分: 
   
-  全篇文章 
  
-  主体段: 
  
    
  
  
-  结尾段: 
  
-  所有活动类的总结: 
  
  
  
  
 考研英语一英语二小作文也可以按上面的这个框架写,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