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八):传输层-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原理)

news2025/7/19 10:18:46

网络协议系列文章

网络协议(一):基本概念、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

网络协议(二):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子网和超网

网络协议(三):路由器原理及数据包传输过程

网络协议(四):网络分类、ISP、上网方式、公网私网、NAT

网络协议(五):网络互联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协议(六):网络层

网络协议(七):传输层-UDP

网络协议(八):传输层-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原理)


目录

  • 一、TCP协议
  • 二、可靠传输
    • 1、停止等待ARQ协议
    • 2、连续ARQ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 3、SACK(选择性确定)
  • 三、拥塞控制
    • 1、慢开始
    • 2、拥塞避免
    • 3、快重传
    • 4、快恢复
  • 四、序号、确认号(详细步骤)
  • 五、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 六、释放连接(四次挥手)

网络分层对应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TCP协议

TCP的几个要点

  • 可靠传输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 连接管理(建立连接、释放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偏移

  • 占4位,取值范围是 0b0101 ~ 0b1111(5~15)
  • 乘以4: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
  • 首部长度是20~60字节

保留

  • 占6位,目前全为0
  • 有些资料中,TCP首部的 保留(Reserved)字段 占3位,标志(Flags) 字段占9位(Wireshark中也是如此)
  • 因为标志位目前只用到了6位,所以可以说标识位空闲的3位和保留位3位合并为保留位6位

TCP的一个细节

  • UDP的首部中有个16位的字段记录了整个UDP报文段的长度(首部+数据)
  • 但是,TCP的首部中仅仅有个4位的字段记录了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并没有字段记录TCP报文段的数据长度

  • UDP首部中占16位的长度字段是冗余的,纯粹是为了保证首部是32bit对齐
  • TCP\UDP的数据长度,完全可以由IP数据包的首部推测出来
    • 网络层首部记录着网络层的总长度
    • 传输层的数据长度 = 网络层的总长度 –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 – 传输层的首部长度

检验和(CheckSum)

  • 跟UDP一样,TCP检验和的计算内容:伪首部 + 首部 + 数据
  • 伪首部:占用12字节,仅在计算检验和时起作用,并不会传递给网络层

标志位(Flags)

  • URG(Urgent):当 URG = 1 时,紧急指针字段才有效。表明当前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优先尽快传送
  • ACK(Acknowledgment):当 ACK =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 PSH(Push)
  • RST(Reset):当 RST = 1 时,表明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
  • SYN(Synchronization):当 SYN = 1、ACK = 0 时,表明这是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回复 SYN = 1、ACK = 1
  • FIN(Finish):当 FIN = 1 时,表明数据已经发送完毕,要求释放连接

序号(Sequence Number)

  • 占4字节
  • 首先,在传输过程的每一个字节都会有一个编号
  • 在建立连接后,序号代表:这一次传给对方的TCP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

  • 占4字节
  • 在建立连接后,确认号代表:期望对方下一次传过来的TCP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窗口(Window)

  • 占2字节
  • 这个字段有流量控制功能,用以告知对方下一次允许发送的数据大小(字节为单位)

二、可靠传输

  • 可靠传输是为了保证包的完整性,当有丢包、受到三次重复确认等情况,就会重新发包

1、停止等待ARQ协议

  •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疑问:重传次数?

  • 若有个包重传了N次还是失败,会一直持续重传到成功为止么?
    • 这个取决于系统的设置,比如有些系统,重传5次还未成功就会发送 reset报文(RST) 断开TCP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连续ARQ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 如果接收窗口最多能接收4个包,但发送方只发了2个包,接收方如何确定后面还有没有2个包?
    • 等待一定时间后没有第3个包,就会返回确认收到2个包给发送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为发送端,B为接收端
  • 滑动窗口相当于缓存的窗口
  • 建立TCP连接时B告诉A接收窗口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SACK(选择性确定)

  • 在TCP通信过程中,如果发送序列中间某个数据包丢失(比如1、2、3、4、5中3丢失了)
    • TCP会通过重传最后确认的分组后续的分组(最后确认的是2,会重传3、4、5)
  • 这样原先已经正确传输的分组也可能重复发送(比如4、5),降低了TCP性能
  • 为改善上述情况,发展出了 SACK(Selective acknowledgment,选择性确认)技术
    • 告诉发送方哪些数据丢失,哪些数据已经提前收到
    • 使TCP只重新发送丢失的包(比如3),不用发送后续所有的分组(比如4、5)

SACK信息会放在TCP首部的选项部分

  • Kind:占1字节。值为5代表这是SACK选项
  • Length:占1字节。表明SACK选项一共占用多少字节
  • Left Edge:占4字节,左边界
  • Right Edge:占4字节,右边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确认号201,期望对方发送201以后得数据段,但是把灰色部分数据段排除掉
  • 一对边界信息需要占用8字节,由于TCP首部的选项部分最多40字节,所以
    • SACK选项最多携带4组边界信息
    • SACK选项的最大占用字节数 = 4 * 8 + 2 = 3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考:为什么选择在传输层就将数据“大卸八块”分成多个段,而不是等到网络层再分片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 因为可以提高重传的性能
  • 需要明确的是:可靠传输是在传输层进行控制的
    • 如果在传输层不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整个传输层的数据都得重传
    • 如果在传输层分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只需要重传丢失的那些段即可

三、拥塞控制

  • 拥塞控制
    •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
    • 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过载
  •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 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
    • 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相比而言,流量控制是点对点通信的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拥塞控制方法

  • 慢开始(slow start,慢启动)
  •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 快速重传(fast retransmit)
  • 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

几个概念

  • 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段最大的数据部分大小(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 一般是 MTU(1500) - 20 - 20 = 1460
  • cwnd(congestion window):拥塞窗口
  • rwnd(receive window):接收窗口
  • swnd(send window):发送窗口
    • swnd = min(cwnd, rwnd) 发送窗口是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取最小的那个

1、慢开始

  • cwnd的初始值比较小,然后随着数据包被接收方确认(收到一个ACK)
  • cwnd就成倍增长(指数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拥塞避免

  • ssthresh (slow start threshold):慢开始阈值,cwnd达到阈值后,开始拥塞避免(加法增大)
  • 拥塞避免(加法增大):拥塞窗口cwind 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 乘法减小:只要出现网络拥塞,把ssthresh减为拥塞峰值的一半,同时执行慢开始算法(cwnd又恢复到初始值)
    • 当网络出现频繁拥塞时,ssthresh值就下降的很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快重传

  • 接收方
    • 每收到一个失序的分组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
    • 使发送方及时知道有分组没有到达
    • 而不要等待自己发送数据时才进行确认
  • 发送方
    • 只要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总共4个相同的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
    • 而不必继续等待重传计时器到期后再重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快恢复

  • 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说明网络出现拥塞
    • 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ssthresh减为拥塞峰值的一半
  •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现在不执行慢开始算法,即cwnd现在不恢复到初始值
    • 而是把cwnd值设置为新的ssthresh值(减小后的值)
    • 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大”),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序号、确认号(详细步骤)

  • 左边紫色A客户端,右边蓝色B服务端
  • ①②③:建立连接
  • ④:发送http请求
  • ⑤⑥⑦⑧:响应http请求
  • ⑨:应答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s1是客户端的初始值(可以理解随机数)s2是服务端的初始值,这两边给对方发送数据的序号都是从初始值开始计算,所以也可以理解原生是s1和s2,相对则都是0

  • SYN ACK表示标记位是否为1,seq是序号,ack为确认号
  • ①:客户端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连接,syn=1表示客户端第一次发请求,也代表建立连接请求
    • 数据部分占0字节,这里序号s1其实给服务端用的
    • 第一次发,所以也没有应答ack=0,而且只有ACK =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 ②:服务器应答客户端建立连接,syn=1表示服务器第一次发请求,也代表建立连接请求==
    • 数据部分占0字节,这里序号s2也是给客户端用的
    • 这里ack确认s1,期望收到s1+1的字节数据
  • ③:应答②,因为②期望收到s1+1数据,那么③序号为s1+1,期望收到②s2+1数据,但是这里数据部分依然还是0字节
  • ④:建立连接成功后,第一次请求数据,客户端从s1+1开始发数据,一共k字节,期望服务器从s2+1开始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⑤:从④中期待的s2+1数据开始发送,其实也就是服务器的第一个字节数
    • 期待客户端从s1+k+1发,因为④中请求发了k个字节
  • ⑥⑦⑧:序号就是前一个数据的序号+发送的字节长度,ack都一样,都是上次http请求的s1+k+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⑨:应答服务器发送的⑤⑥⑦⑧,序号则是⑤⑥⑦⑧期望的,但是这里数据占用0字节,其实只是应答,没有发数据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对:序号、确认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生:序号、确认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LOSED:client处于关闭状态
  • LISTEN:server处于监听状态,等待client连接
  • SYN-SENT:表示client已发送SYN报文,等待server的第2次握手
  • SYN-RCVD:表示server接受到了SYN报文,当收到client的ACK报文后,它会进入到 ESTABLISHED 状态
  • ESTABLISHED:表示连接已经建立

前2次握手的特点

  • SYN 都设置为1
  • 数据部分的长度都为0
  • TCP头部的长度一般是32字节
    • 固定头部:20字节
    • 选项部分:12字节
  • 双方会交换确认一些信息
    • 比如MSS、是否支持SACK、Window scale(窗口缩放系数) 等
    • 这些数据都放在了TCP头部的选项部分中(12字节)

为什么建立连接的时候,要进行3次握手?2次不行么?

  • 主要目的:防止server端一直等待,浪费资源
  • 如果建立连接只需要2次握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 假设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因为网络延迟,在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
    • 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请求后,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
    • 于是server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 如果不采用“3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 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真正想连接服务器的意愿,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
    • 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 采用 “三次握手” 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如果第3次握手失败了,会怎么处理?

  • 此时server的状态为 SYN-RCVD,若等不到client的 ACK,server会重新发送 SYN+ACK 包
  • 如果server多次重发 SYN+ACK 都等不到client的 ACK,就会发送 RST包,强制关闭连接

六、释放连接(四次挥手)

  • FIN-WAIT-1:表示想主动关闭连接
    • 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进入到FIN-WAIT-1状态
  • CLOSE-WAIT:表示在等待关闭
    • 当对方发送FIN给自己,自己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WAIT状态
    • 在此状态下,需要考虑自己是否还有数据要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发送FIN报文给对方
  • FIN-WAIT-2:只要对方发送ACK确认后,主动方就会处于FIN-WAIT-2状态,然后等待对方发送FIN报文
  • CLOSING:一种比较罕见的例外状态
    • 表示你发送FIN报文后,并没有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反而却也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
    • 如果双方几乎在同时准备关闭连接的话,那么就出现了双方同时发送FIN报文的情况,也即会出现CLOSING状态
    • 表示双方都正在关闭连接
  • LAST-ACK: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
    • 当收到ACK报文后,即可进入CLOSED状态了
  • TIME-WAIT: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 2MSL 后即可进入CLOSED状态了
    • 如果FIN-WAIT-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
    • 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WAIT-2状态
  • CLOSED:关闭状态
    • 由于有些状态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很难用 netstat 命令看到,比如SYN-RCVD、FIN-WAIT-1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释放连接的一些细节

  • TCP/IP协议栈在设计上,允许任何一方先发起断开请求
  • client发送ACK后,需要有个TIME-WAIT阶段,等待一段时间后,再真正关闭连接
    • 一般是等待2倍的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最大分段生存期)
    • MSL是TCP报文在Internet上的最长生存时间
    • 每个具体的TCP实现都必须选择一个确定的MSL值,RFC 1122 建议是2分钟
    • 可以防止发送ACK对方接收不到,会重新发送FIN,此时还需要应答
  • 如果client发送ACK后马上释放了,然后又因为网络原因,server没有收到client的ACK,server就会重发FIN,这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 client没有任何响应,服务器那边会干等,甚至多次重发FIN,浪费资源
    • ② client有个新的应用程序刚好分配了同一个端口号,新的应用程序收到FIN后马上开始执行断开连接的操作,本来它可能是想跟server建立连接的

为什么释放连接的时候,要进行4次挥手?

  • TCP是全双工模式
  • 第1次挥手: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
    • 表示主机1告诉主机2,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此时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
  • 第2次挥手: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
    • 表示主机2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
  • 第3次挥手: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
    • 表示主机2告诉主机1,主机2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 第4次挥手:当主机1返回ACK报文段时
    • 表示主机1已经知道主机2没有数据发送了。随后正式断开整个TCP连接

长连接和短链接

  • 如果建立连接后不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就会关闭,那就是短连接
  • 如果建立连接后需要进行数据交互以后再关闭,那就是长连接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36885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拒绝摆烂!神仙网站Python自学,一路从入门闯到最后,边学边玩

前言给大家推荐3个边玩边学python的网站在刚接触编程,培养对其持续的兴趣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辣!!!因为前期需要大量的基础代码知识积累,这个过程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挺枯燥的,很有可能学到一半就放弃了&#x…

中电金信:金融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这里有答案

近期,媒体大数网整合了业内10份研究报告,详解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方法与路径。其中「中国电子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白皮书」也被收录其中。让我们一同阅读文章,探究金融数字化转型相关问题的答案吧。 当前,金融科技正在回归…

大厂跟进ChatGPT,为什么百度“文心一言”成色最好?【快评】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赶ChatGPT热度,百度3月初就要发布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服务“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似乎无法提振资本市场对百度的信心。 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发布…

Python-基础知识

Python是什么 Python是计算机编程语言。 Python是解释型语言:Python在执行时,首先会将.py文件中的源代码转换成Python字节码,然后再由Python虚拟机来执行编译好的字节码。 名词解释 Python解释器(Interpreter)&#…

Text to image论文精读ALR-GAN:文本到图像合成的自适应布局优化

ALR-GAN是北京工业大学学者提出的一种自适应布局优化生成对抗网络,其可以在没有任何辅助信息的情况下自适应地优化合成图像的布局。 文章发表于2023年,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TMM)期刊(CCF B,JCR…

基于Frenet优化轨迹的⾃动驾驶动作规划⽅法

动作规划(Motion Control)在⾃动驾驶汽⻋规划模块的最底层,它负责根据当前配置和⽬标配置⽣成⼀序列的动作,本⽂介绍⼀种基于Frenet坐标系的优化轨迹动作规划⽅法,该⽅法在⾼速情况下的ACC辅助驾驶和⽆⼈驾驶都具有较强…

浅谈MySQL索引

目录 1.索引的定义 2.索引的原理 3.Hash索引与B Tree索引 4.索引的分类 5.建立索引的注意事项 1.索引的定义 索引是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找到数据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索…

python常见问题详解

Python python 没有多态,而是鸭子类型 多继承,没有接口,可通过语法糖实现接口的作用 lambda中只能有一句 "/"表示之前的参数是必须是位置参数,”**“表示是后面的必须是关键字参数 Python多进程 Python 多线程是伪多线…

ASE0510SH-ASEMI的MOS管ASE0510SH

编辑-Z ASE0510SH在SOT-89封装里的静态漏极源导通电阻(RDS(ON))为140mΩ,是一款N沟道中低压MOS管。ASE0510SH的最大脉冲正向电流ISM为15A,零栅极电压漏极电流(IDSS)为1uA,其工作时耐温度范围为-55~150摄氏度。ASE0510…

Mac电脑_GitHub提交项目至仓库

第一步(准备工作): Mac 电脑自带 git , 无需安装 1. 创建一个项目 demo1 在 github 上 2. 创建 ssh 密钥 打开终端: ssh-keygen -t rsa -C "your_emailyouremail.com" 此处输入两次密码, 直接…

Linux-MYSQL 登录数据库(命令行,图形化) 及 远程登录

命令行登录 :mysql 命令登录数据库语法 : 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h 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的ip [-D] 数据库名 -p 端口注 : 上面的 mysql 命令是指的是 客户端的指令 ~!!-h : 指的就是 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的 ip…

并发编程学习篇ReentrantLock设计思想剖析

一、AQS原理剖析 什么是AQS 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大多数同步器实现都是围绕着共同的基础行为,比如 等待队列、条件队列、独占获取、共享获取等而这些行为的抽象就是基于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简称AQS)实现的,AQS是一…

如何使用开源 BI 工具 DataEase 实现系列数据分析呢?

当我们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制作仪表板时,可能需要制作的仪表板不是单个单个的可视化大屏,而是一系列的仪表板,我们需要用它来产生一个连续性的故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例如说总分形式,我们需要一个…

18. linux系统基础

shell 命令解析器 命令解析器作用: 他把在终端上输出的命令 给你解析成内核可以识别的指令,内核 是经过命令解析器的加工 shell在找命令的时候,所包含的路径,就是在这些路径里去 找 找到就执行 找不到就报错 报错 要么 这个命…

mars3d加载建筑物白膜及简单建筑物样式

首先需要拥有shp格式的数据。可以通过水经微图下载,注意此软件是付费的将shp格式的数据处理为切片数据,可以使用cesiumlab处理完成得到json数据就可以在mars3d中加载了 function init() { // 判断webgl支持 if (!mars3d.Util.webglreport()) { …

20分钟10张动图8个示例带你更好的理解EventLoop

介绍 JavaScript 主要在 Node.js 和浏览器中的单个线程上执行(有一些例外,例如工作线程,这超 出了当前文章的范围)。在本文中,我将尝试解释 Node.js 的并发机制,即事件循环。 例子 我相信通过示例学习是最好的,因此我将从 4 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开始。我将分析示…

持久化存储PV与PVC

1.PV与PVC PV: 持久卷(PersistentVolume)简称PV,是集群中的一块存储,可以由管理员事先供应。 可以配置NFS、Ceph等常用存储配置,相对于volumes,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生命周期管理、大…

用了10年Postman,意想不到它的Mock功能也如此强大

最近在做一些app,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是必须的。一直用的python flask做后端的快速POC,python本身就是一门胶水语言,开发起来方便快捷,而flask又是一个极简的webserver框架(比Django简洁)。但在这里推荐的…

关于我利用python开发的PC端标注软件及目标检测软件

如何利用python快速开发PC端目标检测及数据标注软件概述开发软件背景开发第一步:功能需求分析开发第二步: 前端分区设计开发第三步:功能开发开发第四步:程序功能的打包与检查开发第五步:程序的反馈与改善一个例子的展示…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复习(二)

分治法 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最好使子问题的规模大致相同。 分解(Divide):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