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分构图法
三分构图法即将画面横竖各分为三份,即九宫格形式。
将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就如同是书写中文的【井】字。这样就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然后再将需要表现的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附近即可。
拍摄自然风光时:
如果画面有两部分场景:将好看的、突出的占2/3的部分,其余的占1/3的部分。
拍摄人像时:
左右留空,平衡画面,将人物放在三分线上。
注意人物的视线方向、行走方向,结合三分构图法在视线方向上,或者行走方向上留出空间,平衡画面。
如下面这张图片,人物在左三分线上,眼睛向右看,视线延伸,需要给右侧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2、二分构图法
利用线条,把画面分割成上下或者左右的构图方法。在拍摄天空和地面相交的地平线时比较常用,地平线一般都处在正中附近,将画面一分为二。
特点:拍摄的画面都比较稳重,多用来拍摄比较震撼的风景照时使用。
3、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是画面中最长的线条,其特点是能拍摄照片的动感,所以经常用来拍摄具有层次感、空间感的照片。
但是,对角线构图会强化照片倾斜的效果,特别是在拍摄要素比较少的风光照片时,使用对角线构图还会有反作用。
4、圆心构图
强调主体,能使拍摄者想要表现的对象非常明确。
诀窍:不让主体同配角或者背景融为一体,尽量让这些元素分开。或者聚焦主体,背景虚化等操作。
5、山型构图
画面上的主要线条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特点:可以把下部宽敞的感觉向上延伸,也称为推高型构图,常用来拍摄比较雄伟】稳定的场景。
6、垂直水平构图
垂直水平构图法就是通过横线或者竖线来构图的方法。
在使用这种构图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保证被拍摄对象的垂直水平。如果混入多余的要素,就会影响效果。
需要对构图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注意被拍摄对象的造型;深林中的树木、街道上的台阶、高层建筑群等。
7、斜线构图
利用倾斜的线条来组织画面的构图方法。
可以突出动态的效果,斜线越多,效果越强。可以使得拍摄对象更容易富有立体感。
8、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适用于上下或者左右对称的场景。
例如:拍摄反射地面风光的湖面;拍摄镜子或者窗子反射的场景;拍摄左右对称的林荫大道等。
9、对比构图
对比构图不需要特定的线条来构图;需要从拍摄者的角度出发,将物体形成对比进行沟通。
对比的要素非常多,应用范围非常宽泛。比如说,形状对比、颜色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拍摄者在思考“这个场景中是否隐藏着可以对比的要素”时,其视野也会放宽。
10、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就是用弯曲的线条来构图的方法。
特点:可以使照片显得柔美。
曲线构图又分为两种:
(1)曲线作为主角;
(2)把曲线作为配角处理。
11、放射线构图
指利用分布在照片中呈放射状的线条来构图的方法。
可以突出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效果,增强空间的整体感。常用来拍摄从云层或者树叶缝隙透过来的光纤,使得照片整体更加开阔。
12、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中间找出一个三角形参考线,并且强调这个三角形的构图方法。
这种构图法特别适合。拍摄名胜古迹、建筑物或是街拍。为了使照片更加协调,拍摄者要将要素控制在三角形内部。
1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就是借助框架一样的形状来进行构图的方法。
常用于将远处的物体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眼前的要素都充当了框架,发挥辅助作用使得主角必须更加突出。
14、重复构图
重复构图法就是在照片中发现连续的形状和线条。一般多采用平面的视角进行拍摄,并且保证所有的要素都清晰可见。
被拍摄对象数量越多,越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在拍摄很多不同元素出现的场景时,一定要尽可能广阔取景。
15、点构图
点构图是指将面面中的主角当做点来安排,并用俯瞰的视角远眺场景的构图方法。
注意背景要素和作为“点“来表现的物体之间的关系。尽量使用比较简洁的背景,突出点状的被拍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