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 智能指针的提出
- 智能指针概念及使用
- RAII
 
- 智能指针的原理
- C++库多种智能指针详解
- 版本一:std::auto_ptr(C++98)
- 1. std::auto_ptr 使用
- 2. std::auto_ptr 原理
- 3. std::auto_ptr 模拟实现
 
- 版本二:unique_ptr (C++11)
- 1. unique_ptr 的使用
- 2. unique_ptr 的原理
- 3. unique_ptr 的模拟实现
 
- 版本三: std::shared_ptr(C++11)
 
- 循环引用问题
- weak_ptr的简单实现
 
 
智能指针的提出
在上篇所将的C++异常的文章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在new/malloc一个空间到delete/free释放这段资源之间,抛异常了,抛异常后直接跳到了catch语句,导致后面的delete/free语句没有执行到,会导致内存泄漏问题。
 如下面这个场景:
- 如下代码,当main函数调用func函数时,func函数内部给ptr开辟了一个空间,然后本来是要在func函数结束时将ptr空间释放的,但是中间如果抛了异常,接直接跳到了catch语句,导致ptr空间没有被释放,造成内存泄漏。
void func(){
	int* ptr = new int(2);   
	throw("异常");
	delete ptr;
}
int main()
{
	try {
		func();
	}catch (const char* s){
		cout << s << endl;
	}catch (...){
		cout << "未知异常" << endl;
	}
	return 0;
}
如何避免内存泄漏
- 工程前期良好的设计规范,养成良好的编码规范,申请的内存空间记着匹配的去释放。ps:
 这个理想状态。但是如果碰上异常时,就算注意释放了,还是可能会出问题。需要下一条 智能指针 来管理才有保证。
- 采用RAII思想或者智能指针来管理资源。
智能指针概念及使用
RAII
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是一种利用对象生命周期来控制程序资源(如内存、文件句柄、网络连接、互斥量等等)的简单技术。(获取到一个资源后,拿去初始化一个对象,并且使用完将其释放)。
 在对象构造时获取资源,接着控制对资源的访问使之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有效,最后在对象析构的时候释放资源。借此,我们实际上把管理一份资源的责任托管给了一个对象。
 这种做法有两大好处:
- 不需要显式地释放资源。
- 采用这种方式,对象所需的资源在其生命期内始终保持有效。
例如下面的例子:
//使用RAII思想设计的Smart_Pointer类
//将开好的资源给Smart_Pointer这个类创建一个对象,该对象里
//面是一个指针,这个对象来管理这个资源,当对象出了作用域,
//自动调用析构函数将资源清理释放,这样就不会有忘记释放资源
//或则上面中间异常导致delete不到的问题。
template<class T>
class Smart_Pointer{      
public:
	Smart_Pointer(T* ptr)
		:_ptr(ptr)
	{}
	~Smart_Pointer(){
		cout << "~Smart_Pointer" << endl;
		delete _ptr;
	}
private:
	T* _ptr;
};
void func()
{
	Smart_Pointer<int> ptr(new int);   
	throw("异常");
}
int main(){
	try {
		func();
	}catch (const char* s){
		cout << s << endl;
	}catch (...){
		cout << "未知异常" << endl;
	}
	return 0;
}
智能指针的原理
上述的SmartPointer 还不能将其称为智能指针,因为它还不具有指针的行为。指针可以解引用,也可以通过->去访问所指空间中的内容,因此:SmartPointer模板类中还得需要重载 * 、->,才可让其像指针一样去使用。
举个例子:
template<class T>
class Smart_Pointer
{
public:
	Smart_Pointer(T* ptr)
		:_ptr(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Smart_Pointer()
	{
		cout << "~Smart_Pointer" << endl;
		delete _ptr;
	}
private:
	T* _ptr;
};
struct Date{
	Date(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_year(year)
		,_month(month)
		,_day(day)
	{}
	~Date(){
		_year = _month = _day = 0;
	}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
int main(){
	Smart_Pointer<int> ptr1(new int(1));
	cout << *ptr1 << endl;
	Smart_Pointer<Date> ptr2(new Date(2024, 4, 10));
	cout << ptr2->_year <<" " << ptr2->_month << " " << ptr2->_day << " " << endl;
	return 0;
}
//运行结果:
//1
//2024 4 10
//~Smart_Pointer
//~Smart_Pointer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可能将指针指向另一个空间,或指针间的拷贝,赋值等问题。
 那么,智能指针的拷贝是需要深拷贝还是浅拷贝呢?
答案是:浅拷贝,因为智能指针的行为是模拟指针的行为。
之前学习的数据结构:比如list,vector等容器,特点是,利用这些资源存储管理数据,资源是自己的,拷贝时希望资源各自一份,不是同时利用同一份资源。
而智能指针与迭代器类似,资源不是自己的,代管资源,拷贝的时候希望直指向同一块资源;
那么智能指针的拷贝赋值等问题怎么解决呢?那我们就来看看C++中智能指针的历史发展。
C++库多种智能指针详解
- 智能指针发展历史
- C++ 98 中产生了第一个智能指针auto_ptr.
- C++ boost给出了更实用的scoped_ptr和shared_ptr和weak_ptr.
- C++ TR1,引入了shared_ptr等。不过注意的是TR1并不是标准版。
- C++ 11,引入了unique_ptr和shared_ptr和weak_ptr。需要注意的是unique_ptr对应boost的scoped_ptr。并且这些智能指针的实现原理是参考boost中的实现的。
版本一:std::auto_ptr(C++98)
文档链接:https://legacy.cplusplus.com/reference/memory/auto_ptr/?kw=auto_ptr
1. std::auto_ptr 使用
//包头文件memory
#include <memory>
int main()
{
	auto_ptr<int> ptr1(new int(10));
	auto_ptr<int> ptr2(new int(30));
	ptr1 = ptr2;   
	
	cout<<*ptr1<<endl;   //30
}
2. std::auto_ptr 原理
//当我们打印ptr1的内容时,运行报错
int main()
{
	auto_ptr<int> ptr1(new int(10));
	auto_ptr<int> ptr2(ptr1);
	cout << *ptr2 << endl;   //10
	//cout << *ptr1 << endl;    //会报错
}

运行调试时发现:
-  ptr2拷贝构造ptr1前: 
  
-  ptr2拷贝构造ptr1后 
  
-  原理总结: 
 根据调试结果可以分析出:
 std::auto_ptr是将被拷贝对象值拷贝给拷贝对象,然后将被拷贝对象置空处理;
3. std::auto_ptr 模拟实现
C++98版本的库中就提供了auto_ptr的智能指针。
 auto_ptr的实现原理:管理权转移的思想,下面简化模拟实现了一份。
template<class T>
class auto_ptr
{
public:
	auto_ptr(T* ptr)
		:_ptr(ptr)
	{}
	auto_ptr(auto_ptr<T>& p)
	{
		_ptr = p._ptr;
		p._ptr = null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auto_ptr()
	{
		cout << "~Smart_Pointer" << endl;
		delete _ptr;
	}
private:
	T* _ptr;
};
版本二:unique_ptr (C++11)
文档链接https://legacy.cplusplus.com/reference/memory/unique_ptr/?kw=unique_ptr
 unique_ptr 版本的智能指针解决拷贝问题,简单粗暴,直接禁止拷贝和赋值。
1. unique_ptr 的使用
//包头文件memory
#include <memory>
int main()
{
	unique_ptr <int> ptr1(new int(10));
	//unique_ptr <int> ptr2(ptr1);   //编译报错
	
	cout << *ptr2 << endl;
	//cout << *ptr1 << endl;   
}
2. unique_ptr 的原理
原理:将unipue_ptr里面的拷贝构造与赋值运算符直接禁掉;
3. unique_ptr 的模拟实现
template<class T>
class unique_ptr
{
public:
	unique_ptr(T* ptr)
		:_ptr(ptr)
	{}
	unique_ptr(unique_ptr<T>& p) = delete;
	unique_ptr<T>& operator=(unique_ptr<T>& p) = delete;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unique_ptr()
	{
		cout << "~unique_ptr()" << endl;
		delete _ptr;
	}
private:
	T* _ptr;
};
版本三: std::shared_ptr(C++11)
文档链接https://legacy.cplusplus.com/reference/memory/shared_ptr/?kw=unique_ptr
 shared_ptr 允许拷贝。
- shared_ptr使用
int main()
{
	shared_ptr<int> ptr1(new int(10));
	shared_ptr<int> ptr2(ptr1);   //可拷贝构造
	shared_ptr<int> ptr3;
	ptr3 = ptr1;    //可赋值
	cout << *ptr2 << endl;
	cout << *ptr1 << endl;
	cout << *ptr3 << endl;
}
- shared_ptr原理
shared_ptr的原理:是通过引用计数的方式来实现多个shared_ptr对象之间共享资源。
- shared_ptr在其内部,给每个资源都维护了着一份计数,用来记录该份资源被几个对象共享。
- 在对象被销毁时(也就是析构函数调用),就说明自己不使用该资源了,对象的引用计数减一。
- 如果引用计数是0,就说明自己是最后一个使用该资源的对象,必须释放该资源;
- 如果不是0,就说明除了自己还有其他对象在使用该份资源,不能释放该资源,否则其他对象就成野指针了。
注意:share_ptr不允许隐式类型转换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静态成员变量来计数?
 如图所示:
 
 解析:
 当使用静态成员变量来计数,如图所示,开始时ptr1指向的一个空间,当用ptr1拷贝构造或则复制拷贝一个对象(ptr2)时,只需要_count++,当他们中的一个对象析构时,只需要_count–,当_count等于1时,说明只有一个对象管控着这个资源,当这个对象析构的时候,释放这块空间;
用静态成员变量虽然可以解决这种场景,但是当重新构造另一个对象的时候,该对象引用计数应该为1,但是这里却不为一。
 所以用静态成员变量计数行不通。
解决方法:
 对象里面存储一个int*的指针,构造的时候将这个空间的值初始化为1,当拷贝构造或者析构的时候,只需要++,–即可;
 如图:
 
- shared_ptr模拟实现
template<class T>
class shared_ptr
{
public:
	shared_ptr(T* ptr=nullptr)
		:_ptr(ptr)
		,_count(new int(1))
	{}
	//拷贝构造
	shared_ptr(shared_ptr<T>& p){
		assert(_ptr != p._ptr);
		_ptr = p._ptr;
		_count = p._count;
		++(*_count);
	}
	//ptr1=ptr2
	shared_ptr<T>& operator=(shared_ptr<T>& p)
	{
		//判断自己赋值给自己,或则间接自己给自己赋值
		if (_ptr != p._ptr){
			if (--(*_count) == 0){
				delete _ptr;
				delete _count;
			}
			_ptr = p._ptr;
			_count = p._count;
			++(*_count);
		}
		return *this;
	}
	int getconut()
	{
		return *(_count);
	}
	T& operator*(){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return _ptr;
	}
	~shared_ptr(){
		cout << "~shared_ptr()" << endl;
		//当引用计数--后为0,则释放
		if (--(*_count)==0)
		{
			delete _ptr;
			delete _count;
		}
	}
private:
	T* _ptr;
	int* _count;
};
循环引用问题
- node1和node2两个智能指针对象指向两个节点,引用计数变成1,我们不需要手动delete。
- node1的_next指向node2,node2的_prev指向node1,引用计数变成2。
- node1和node2析构,引用计数减到1,但是_next还指向下一个节点。但是_prev还指向上一个节点。
- 也就是说_next析构了,node2就释放了。
- 也就是说_prev析构了,node1就释放了。
- 但是_next属于node的成员,node1释放了,_next才会析构,而node1由_prev管理,_prev属于node2成员,所以这就叫循环引用,谁也不会释放。

 解决方案:
 在引用计数的场景下,把节点中的_prev和_next改成weak_ptr就可以了
 原理就是,node1->_next = node2;和node2->_prev = node1;
 时weak_ptr的_next和_prev不会增加node1和node2的引用计数。
weak_ptr的简单实现
代码实现:
template<class T>
class weak_ptr
{
public:
	weak_ptr()
		:_ptr(nullptr)
	{}
	weak_ptr(shared_ptr<T>& p)
	{
		_ptr = p.get();
	}
	shared_ptr<T>& operator=(shared_ptr<T>&  p)
	{
		_ptr = p.get();
		return *this;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
		return _ptr;
	}
	~weak_ptr()
	{
		cout << "~weak_ptr()" << endl;
		delete _ptr;	
	}
	private:
		T* _ptr;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