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采集实验样本
 - 2. 对实验样本进行处理
 - 1. 土壤样本的处理
 - 2. 植物内生菌样本的处理
 
- 3. 接种
 - 4. 分离纯化
 - 5. 测16s
 - 6. 测全基因组
 - 7. 保藏菌株
 
分离细菌菌株 (分菌) 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很重要的一环,对于微生物资源来说尤为重要。分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实验样本
 - 对实验样本进行处理
 - 接种
 - 分离纯化
 - 测16s
 - 测全基因组
 - 保藏菌株
 
1. 采集实验样本
选取合适的样本,比如说土壤细菌,植物内生菌,海水等。(样本中含有你关注的微生物)
2. 对实验样本进行处理
1. 土壤样本的处理
培养的温度取决于你要分离的菌株的生长状况。
 
2. 植物内生菌样本的处理
培养的温度取决于你要分离的菌株的生长状况。
 
 其他样本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接种
将处理好的样品涂在灭菌好的培养平板上。
 一般来说,每次实验样本要接种5种平板 (比如说,NA, R2A, TSA, 等等,具体接种的平板根据个人需要不同),每个平板需要3个重复。
4. 分离纯化
- 接种完2-3天之后就可以分批次的挑选出在
原始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将菌体再次接种到新的平板上 (一般来说,刚开始第一次接,平板可以采用十字划线,一个平板接4个,比较省平板)。 - 第一次分离之后2-3天,在
十字平板上再次挑选菌落接种,培养单菌落。 
5. 测16s
挑选纯化后的菌,进行16s测序。
 送测前处理:
- chelex裂解,使细菌裂解,释放核酸
取少量菌体用chelex裂解,然后离心(12000r,5min),取上清。 - pcr扩增
一般我们都是配置的扩增的体系。

pcr仪器参数(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设置:(具体视情况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