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面板数据
1、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时间跨度:1991-2020
3、区域范围:全国
4、指标说明:
部分数据如下:

能源平衡表:
部分指标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 能源生产增长速度(%) |
| 电力生产增长速度(%) |
|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 |
| 电力消费增长速度(%) |
|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系数) |
|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系数) |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系数) |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系数) |
| 年底人口总数(万人) |
| 城镇年底人口总数(万人) |
| 乡村年底人口总数(万人)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 出口总额(亿元) |
总共指标数达上百个!
二、区域经济、人口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面板数据
1、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2、时间跨度:1990-2019
3、区域范围:全国
4、指标说明:
包含如下指标:
|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 |
| 焦炭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原油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汽油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煤油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柴油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燃料油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
| 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 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批发和零售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住宿和餐饮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金融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房地产业(亿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其他服务业(亿元) | |
|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没有单位) | |
|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没有单位) | |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没有单位) |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没有单位) | |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上年=100)(没有单位) | |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二产业(上年=100)(没有单位) | |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三产业(上年=100)(没有单位)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
| 人口状况 | 年底人口数(万人) |
| 人口出生率(‰)(没有单位) | |
| 人口死亡率(‰)(没有单位) | |
| 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单位) |
部分数据截图:

相关研究:
[1]陈诗一.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 2009(04):41-55.
[2]齐绍洲, 罗威.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 经济研究, 2007(7):74-81.
[3]魏楚, 沈满洪.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7, No.167(8):66-76.
[4]陈迎, 潘家华, 谢来辉.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 2008, 07(7):11-11.
下载链接: 区域经济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zip-数据集文档类资源-CSDN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