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
1、基本概念

对于上述无线局域网为什么 A 和 C 都检测不到对方的无线信号
- 因为
C不在A的范围内,C发送无线信号会导致A检测不到C在发送
对于上述使用广播信道的有线局域网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总线上某个主机发送的信号,最多经过一个总线端到端传播时延,就会被总线上的主机接收到
- 而总线上产生的碰撞信号,最多金国一个总线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争用期),也会传遍总线

2、帧间间隔 IFS

SIFS 是为了让源站点转为接受状态
- 若发送帧的时间短,
SIFS可以确保源站转为接受状态
高优先级帧的 DIFS 要短,低优先级帧的 DIFS 要长
3、工作原理

源站有数据帧要发送,当源站检测到信道空闲,则在等待帧间间隔 DIFS 后发送该数据帧

- 就是考虑到可能有其他的站有高优先级的帧要发送。若有,就要让高优先级帧先发送。
目的站若正确收到该数据帧,则经过帧间间隔 SIFS 后需要向源站发送确认帧 ACK
- 若源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
ACK。 - 由重传计时器控制这段时间,就必须重传该数据帧,直到收到确认为止
- 或者经过若干次的重传失败后放弃发送

SIFS是最短的帧间间隔,用来分隔开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在这段时间内,一个站点应当能够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SIFS是为了让源站点转为接受状态- 若发送帧的时间短,
SIFS可以确保源站转为接受状态
- 若发送帧的时间短,
在源站和目的站的一次对话过程中,无线信道处于忙状态。
- 无线信道处于忙状态时,其他无限站点要发送数据,则必须退避
当信道从忙状态转换到空闲状态,并经过帧间间隔 DIFS 后,其他要发送数据的无限站点需要退避一段随机时间后才能发送

- 防止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而产生碰撞

4、退避算法


假设在 A 占用无线信道发送帧的过程中,B,C,D 也要发送帧,于是进行载波监听,发现信道忙,需要退避。
根据退避算法,选择出一个退避时间,并在每个时隙对信道进行一次检测。
当检测到信道有忙状态转为空闲状态,且经过帧间间隔 DIFS 后,退避计时器开始倒计时。
假设 C 的退避计时器最短,当 C 的退避计时器到时后,C 立即开始发送帧。
此时,信道有空闲状态转换为忙状态,当 B 和 D 检测到信道忙后,就冻结各自剩余的退避时间…
5、信道预约


6、虚拟载波监听


A 在给 B 发送数据帧之前,可以使用 RTS 帧来预约信道。
尽管 C 收不到该 RTS 帧,但是 C 可以收到 B 发送给 A 的 CTS 帧。
这样 C 就知道了信道被占用多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 C 都不会争用信道
- 也就是说
A给B发送数据帧时不会受到C的干扰

7、习题

解析:


解析:


解析:

8、总结















![[BUG] runtime network not ready: NetworkReady=false reason:NetworkPluginNotRead](https://img-blog.csdnimg.cn/40fececd7a70482b9aed3bc95ef33265.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