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M公司简介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有三种含义:它是一个公司的名称、它是一类微处理器的通称、它是一种技术的名称。
ARM 公司是微处理器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它是知识产权供应商,设计基于ARM体系的处理器;公司并不生产芯片,也不出售芯片,它转让设计方案给半导体厂商,由半导体厂商生产soc,并销售,同时提供一些其他设计服务,比如物理IP,图形内核和开发工具的设计。
2. ARM指令集
2.1 指令集的概念
- 处理器能够识别并执行的
指令集合; - 每一条指令可处理一个简单或复杂操作(
加、加乘…);每一条指令对应一条或几条汇编指令。
2.2 指令集常见分类
复杂指令集(CISC):包含处理复杂操作的特定指令,指令长度不固定,执行需要多个周期。
精简指令集(RISC):指令简单而有效,格式和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大多数指令在一个周期内可以执行完毕。ARM的内核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的。
2.3 cpu与主流架构
-
大家熟悉的
服务器或者台式机都是X86架构的CPU,X86架构的CPU特点是性能高,并且软件的兼容性很好。 -
大家平常工作中使用的大部分是英特尔等提供的X86架构的CPU,对于
英特尔和AMD大家都不陌生,这两家厂商专门生产X86架构CPU。 -
另外
X86 64位这种架构的CPU存在别名,例如x86_64或者amd64都代表X86架构的64位CPU。

-
与X86不同的是还有另一种称为
ARM的架构,这是本文的主题,那么ARM架构的CPU和X86架构的CPU相比有何不同? -
它的
制造成本更低,ARM架构的芯片的功耗也很低,代表性的厂商和使用者是苹果和华为。 -
苹果将生产的ARM芯片用到笔记本或IMAC上,ARM架构的CPU越来越普及。 -
国内的华为会生产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64位ARM架构CPU也有别名,例如
arm64、aarch64,这两种叫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3 ARM架构与ARM内核
3.1 ARM架构与内核简述
- 目前ARM体系架构共定义了8个版本
V1-V8
V1-V3 :最早的版本,目前已废弃
V4-V6 : 经典处理器中运用的比较多
V7 : 目前Cortex系列处理器主要是这种架构、支持Thumb-2的32位指令集
V8 : 兼容ARMv7架构的特性,并支持64位数据处理 - 目前为止,ARM总共发布
8种架构:ARMv1、ARMv2、ARMv3、ARMv4、ARMv5、ARMv6、ARMv7、ARMv8,这是ARM架构指令集的多个v版本。 - 基于不同的
ARM架构可以设计出不同特点的内核处理器。比如基于ARMv3架构设计出的处理器ARM6,ARMv7这两款处理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硬件可能不同,但是架构指令集是一样的。 - 好比盖房子,刚开始因为水平低流行盖平房,这就是一种架构(
ARMv5),然后这种平房架构你可以设计出一款独立卫生间的款式, 这叫ARM7内核。 然后其他人(芯片设计公司)想盖房子的就买你这个图纸去盖,接着过一段时间,有人觉得光独立卫生间还不够啊, 我还想有个小院子! 好吧,那ARM就满足你们的要求,出个带小院子的款式(ARM9)。 - 即
ARMv1/2/3等是指令集的架构,ARM7/9等是基于架构设计出的内核处理器。ARM的架构都是基于RISC指令集而设计的,内核是实现这一指令集的硬件架构的基础。
3.2 ARM处理器家族

- 早先经典处理器
包括ARM7、ARM9、ARM11家族。
体系结构:定义指令集和基于这一体系结构下处理器的编程模型(基本数据类型、工作模型、寄存器组)。基于同种体系结构可以有多种处理器、每个处理器的性能不同,面向的应用领域也不同

3.2.1 Cortex-Mx处理器
Cortex-M 系列产品主要包括 Cortex-M0、Cortex-M1、Cortex-M3、Cortex-M4、Cortex-M7 等,其中 Cortex-M0 主打低功耗和混合信号的处理,Cortex-M3 主要用来替代 ARM7,重点侧重能耗与性能的平衡,而 Cortex-M7 则重点放在高性能控制运算领域。

3.2.2 STM32平台
STM32,从字面上来理解,ST是意法半导体,M是Microelectronics的缩写,32表示32 位,合起来理解,STM32就是指ST 公司开发的 32 位微控制器。在如今的 32 位控制器当中,STM32 可以说是最璀璨的新星,它大受工程师和市场的青睐,无芯能出其右。
STM32产品分类:



4 ARM各架构之间区别
4.1 ARM版本Ⅰ:V1版架构
- 该版架构只在原型机ARM1出现过,只有
26位的寻址空间,没有用于商业产品。其基本性能有:
基本的数据处理指令(无乘法);
基于字节、半字和字的Load/Store指令;
转移指令,包括子程序调用及链接指令;
供操作系统使用的软件中断指令SWI;
寻址空间:64MB(226)。
4.2 ARM版本Ⅱ:V2版架构
- 该版架构对V1版进行了扩展,例如ARM2和ARM3(V2a)架构。包含了对32位乘法指令和协处理器指令的支持。
- 版本2a是版本2的变种,ARM3芯片采用了版本2a,是第一片采用
片上Cache的ARM处理器。同样为26位寻址空间,现在已经废弃不再使用。V2版架构与版本V1相比,增加了以下功能:
乘法和乘加指令;
支持协处理器操作指令;
快速中断模式;
SWP/SWPB的最基本存储器与寄存器交换指令;
寻址空间:64MB。
4.3 ARM版本Ⅲ: V3版架构
- ARM作为独立的公司,在1990年设计的第一个微处理器采用的是
v3的ARM6。它作为IP核、独立的处理器、具有片上高速缓存、MMU和写缓冲的集成CPU。 - 变种版本有3G和3M。版本3G是不与版本2a向前兼容的版本3,版本
3M引入了有符号和无符号数乘法和乘加指令,这些指令产生全部64位结果。V3版架构( 目前已废弃)对ARM体系结构作了较大的改动:
寻址空间增至32位(4GB);
当前程序状态信息从原来的R15寄存器移到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中(Current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增加了程序状态保存寄存器SPSR(SavedProgram Status Register);
增加了两种异常模式,使操作系统代码可方便地使用数据访问中止异常、指令预取中止异常和未定义指令异常。;
增加了MRS/MSR指令,以访问新增的CPSR/SPSR寄存器;
增加了从异常处理返回的指令功能。
4.4 ARM版本Ⅳ: V4版架构
- V4版架构在V3版上作了
进一步扩充,V4版架构是目前应用最广的ARM体系结构,ARM7、ARM8、ARM9和StrongARM都采用该架构。 - V4不再强制要求与26位地址空间兼容,而且还明确了哪些指令会引起未定义指令异常。指令集中增加了以下功能:
符号化和非符号化半字及符号化字节的存/取指令;
增加了T变种,处理器可工作在Thumb状态,增加了16位Thumb指令集;
完善了软件中断SWI指令的功能;
处理器系统模式引进特权方式时使用用户寄存器操作;
把一些未使用的指令空间捕获为未定义指令
4.5 ARM版本Ⅴ: V5版架构
V5版架构是在V4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指令,ARM10和Xscale都采用该版架构。这些新增命令有:
带有链接和交换的转移BLX指令;
计数前导零CLZ指令;
BRK中断指令;
增加了数字信号处理指令(V5TE版); 为协处理器增加更多可选择的指令
改进了ARM/Thumb状态之间的切换效率;
E---增强型DSP指令集,包括全部算法操作和16位乘法操作;
J----支持新的JAVA,提供字节代码执行的硬件和优化软件加速功能。
4.6 ARM版本Ⅵ: V6版架构
- V6版架构是
2001年发布的,首先在2002年春季发布的ARM11处理器中使用。在降低耗电量的同时,还强化了图形处理性能。通过追加有效进行多媒体处理的SIMD (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 )功能,将语音及图像的处理功能提高到了原型机的4倍。此架构在V5版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功能:
THUMBTM:35%代码压缩;
DSP扩充:高性能定点DSP功能;
JazelleTM:Java性能优化,可提高8倍;
Media扩充:音/视频性能优化,可提高4倍
5 ARM产品型号
5.1 ARM-v内核产品型号
- 基于各ARM架构设计的内核型号如下图所示:

- 目前常见的指令集的说明:
ARMv7之前均为32位总线位宽,从ARMv8开始扩展为64位总线位宽(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位宽均为64位,一般寻址空间不会用满)。
5.2 ARM处理器命名规则
ARM处理器命名规则和格式:ARM x y z T D M I E J F -S
x:序列
y:2:带MMU, 4带MPU,6没有
z:0:标准cache,2:减小的cache, 6可变的cache
T:处理器支持Thumb指令集
D:支持JTAG调试器
M:支持长乘法指令
I:有嵌入式跟踪宏单元
E:支持增强指令(基于TDMI)
J:支持JAVA硬件加速(Jazelle)
F:支持向量浮点单元
S:可综合版本
5.3 ARM v7架构细分
ARM6:ARMv3架构
ARM7、ARM8、RAM9:ARMv4架构
ARM10:ARMv5架构
ARM11:ARMv6架构
ARM-Cortex 系列:ARMv7架构
ARM7:没有MMU(内存管理单元),只能叫做MCU(微控制器),不能运行诸如Linux、WinCE等这些现代的多用户多进程操作系统,因为运行这些系统需要MMU,才能给每个用户进程分配进程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ucOS、ucLinux这些精简实时的RTOS不需要MMU,当然可以在ARM7上运行。
ARM9、ARM11:是嵌入式CPU(处理器),带有MMU,可以运行诸如Linux等多用户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应用场合也不同于ARM7。
到了ARMv7架构的时候开始以Cortex来命名,并分成Cortex-A、Cortex-R、Cortex-M三个系列。三大系列分工明确:
5.3.1 Cortex-A系列
- A-Profile,即“Application”-Profile,侧重于应用功能的场合,A系列面向
尖端的基于虚拟内存的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针对开放式操作系统的高性能处理器,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应用于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智能本等高端运用。主要支持分页内存管理单元MMU,linux需要MMU的支持才能运行
5.3.2 Cortex-R系列
- R-Profile,即"Real-Time"-Profile,侧重于实时系统的场合。R系列针对
实时系统;针对实时系统、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控制需求;应于汽车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等。
5.3.3 Cortex-M系列
- M-Profile,即
"Microntroller"- Profile,侧重微控制器单片机方面的场合。M系列对微控制器。简单的说Cortex-A系列是用于移动领域的CPU,Cortex-R和Cortex-M系列是用于实时控制领域的MCU。为单片机驱动的系统提供的低成本优化方案;应用于传统的微控制器市场,智能传感器,汽车周边部件等。












![[2]MyBatis+Spring+SpringMVC+SSM整合一套通关](https://img-blog.csdnimg.cn/8292acd91dab45c39860de2a3ceaddf6.png#pic_ce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