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前言
- 一、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 二、二叉搜素树的模拟实现(增删查非递归实现)
- 1. 二叉搜素树的结点
- 2. 二叉搜索树的实现
- (1). 二叉搜索树的基本结构
- (2)构造函数
- (3)查找函数
- (4)插入函数
- (5) 删除函数
- (6)中序遍历
- (7)析构函数
- (8)拷贝构造函数
- (9)赋值运算符重载(现代写法)
 
 
- 三、二叉搜索树的模拟实现(增删查递归实现)
- 1. 查找函数
- 2. 插入函数
- 3. 删除函数
 
 
前言
在数据结构初阶我们学习了二叉树的相关知识,普通的二叉树的作用只是用来存储数据,并没有任何的性质,所以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今天学习的二叉搜索树是在普通的二叉树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性质,使整体的搜索效率大大提升。

一、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可能是一棵空树,也可能是一棵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树:
- 如果左子树存在,则左子树所有结点的值都比根节点的值小
- 如果右子树存在,则右子树所有结点的值都比根节点的值大
- 树是递归创建的,所以二叉搜索树中的每一棵子树都要满足以上性质
二、二叉搜素树的模拟实现(增删查非递归实现)
1. 二叉搜素树的结点
// 二叉搜索树的结点
template <class K>
struct BSTreeNode
{
	// 成员函数
	//成员变量
	BSTreeNode<K>* _left;// 指向左孩子的指针(指针域)
	BSTreeNode<K>* _right;// 指向右孩子的指针(指针域)
	K _key;// 存储数据的地方(数据域)
};
二叉搜索树的结点中需要包含三个内容:
- _left:指向左孩子的结点的指针,通过这个指针找到左孩子,如果这个指针为空指针,说明当前这棵树不存在左子树
- _right:指向右孩子的结点的指针,通过这个指针找到右孩子,如果这个指针为空指针,说明当前这棵树不存在右子树
- _key:数据域,存放结点的数据的,一般也称为是二叉搜索树的关键字,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就是以这个关键字为准的
2. 二叉搜索树的实现
(1). 二叉搜索树的基本结构
// 二叉搜素树的基本结构
template <class K>
class BSTree
{
	// 需要使用结点类型
	typedef BSTreeNode<T> Node;
	
public:
	// 成员函数
	
private:
	// 成员变量
	Node* _root = nullptr;
};
二叉搜索树的底层本质上就是一个根节点,然后通过这个根节点无限去创建其左右子树,在树中需要使用树的结点类型,所以为了方便表示,可以在树中对树的结点类型进行重定义(这个技巧在list的实现中也用到过)。刚开始_root的值默认为nullptr。
(2)构造函数
树不需要实现构造函数,只需要给_root一个缺省值即可。
(3)查找函数
// 查找函数
	bool find(const K& key)
	{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key < cur->_key)
			{
				cur = cur->_key;
			}
			else if(key>cur->_key)
			{
				cur = cur->_right;
			}
			else
			{
				// 找到了
				return true;
			}
		}
		// 找不到
		return false;
	}
上面这个代码中是不需要单独判断树为空树的情况的,因为当树为空树的时候,那么_root = nullptr,此时cur = nullptr,所以循环压根不会进去,直接返回false。
(4)插入函数
// 插入函数
	bool insert(const K& key)
	{
		if (_root == nullptr)
		{
			// 空树
			_root = new Node(key);
			return true;
		}
		// 非空树
		// 找到插入的地方
		Node* cur = _root;// 找插入的位置
		Node* parent = nullptr;// 记录cur的父亲
		while (cur)
		{
			if (key < cur->_key)
			{
				// 左子树找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if (key > cur->_key)
			{
				// 右子树找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
				// 找到相等的值,不允许插入
				return false;
			}
		}
		// 当cur为空的时候,跳出循环,找到插入的位置
		cur = new Node(key);
		if (key < parent->_key)
		{
			// 插在左子树
			parent->_left = cur;
		}
		else
		{
			parent->_right = cur;
		}
		return true;
	}
思路:
主题判断空树的情况,如果是空树,将结点直接插入在根,其他情况:先找到插入的位置,使用一个cur结点指针去标识找插入的位置,parent结点指针去记录cur的父亲结点,所以在cur找到了插入的位置之后,那么parent就是插入位置的父亲,查找的过程中,如果key的值比cur的值小,那么就是插入在左子树,如果key的值比cur的值大,那么就是插入在右子树,如果出现key的值和cur的值是相等的,则说明树中存在该值,不允许插入。最终当cur走到空的时候,则找到插入的位置,此时需要判断cur应该插入在parent的左边还是右边,可以通过插入的值和parent的值进行对比,如果插入的值比parent的值小,则插入在左子树,否则插入在右边。
- 测试查找和插入函数
 代码:
void test_BSTree1()
{
	BSTree<int> t;
	t.insert(1);
	t.insert(3);
	t.insert(2);
	t.insert(6);
	t.insert(5);
	t.insert(9);
	// 查找
	cout << "1:" << t.find(1) << endl;
	cout << "2:" << t.find(2) << endl;
	cout << "3:" << t.find(3) << endl;
	cout << "4:" << t.find(4) << endl;
	cout << "5:" << t.find(5) << endl;
	cout << "6:" << t.find(6) << endl;
}
运行结果:
 
(5) 删除函数
// 删除函数
	bool erase(const K& key)
	{
		Node* cur = _root;
		Node* parent = nullptr;
		while (cur)
		{
			// 找删除的值
			if (key < cur->_key)
			{
				// 左子树找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if (key > cur->_key)
			{
				// 右子树找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
				// 找到了
				// 分类讨论
				// 1. 左孩子空:包含叶子节点
				// 2. 右孩子为空:不包含叶子节点
				// 3. 左右孩子都不为空
				if (cur->_left == nullptr)
				{
					// 左子树为空,右子树不一定为空
					if (cur == _root)
					{
						// cur就是根结点
						_root = cur->_right;
					}
					else
					{
						// cur不是根,cur的父亲结点是parent
						if (cur == parent->_left)
						{
							parent->_left = cur->_right;
						}
						else
						{
							parent->_right = cur->_right;
						}
					}
					delete cur;
				}
				else if (cur->_right == nullptr)
				{
					// 右子树为空,左子树一定不为空
					if (cur == _root)
					{
						// cur是根节点
						_root = cur->_left;
					}
					else
					{
						// cur不是根节点,cur的父亲就是parent
						if (cur == parent->_left)
						{
							parent->_left = cur->_left;
						}
						else
						{
							parent->_right = cur->_left;
						}
					}
					delete cur;
				}
				else
				{
					// 左子树和右子树都不为空
					// 找到删除结点所在树的右子树中的最小值
					Node* minRight = cur->_right;
					Node* minparent = cur;
					while (minRight->_left)
					{
						minparent = minRight;
						minRight = minRight->_left;
					}
					swap(cur->_key, minRight->_key);
					if (minparent->_left == minRight)
					{
						minparent->_left = minRight->_right;
					}
					else
					{
						minparent->_right = minRight->_right;
					}
					delete minRight;
					
				}
				return true;
			}
		}
		// cur走到空,说明树中不存在这个值,所以删除是被==失败
		return false;
	}
思路: 找到删除的值的结点,如果找不到,则删除失败,空树也是属于找不到的一种情况,如果找到了,需要对删除的结点进行分类讨论:
- 左孩子为空:不存在左子树,右子树是否存在不一定,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当右子树不存在的时候,此时该结点的左右子树均不存在,属于叶子结点
- 右孩子为空:此时左孩子一定不为空,因为左孩子为空的情况属于上面的请情况,所以这种情况的结点只存在右子树
- 左右孩子均不为空:同时存在左右子树的结点,需要采取替换法,然后转化为第一或者第二种情况进行删除。
细节:
- 在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中,删除的可能是根节点,当根节点没有左子树的时候,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当根节点没有右子树的时候,就属于第二种情况,如果删除的是根节点,该结点左子树为空时,则需要更新根节点到删除结点的右子树,该结点的右子树为空的时候,需要更新根节点到该节点的左子树。
- 第三种情况采取替换法,先找到删除的结点的左子树的最大值结点或者右子树的最小值结点,找这两种结点的原因是这个结点和删除的结点交换后可以保证该值比左子树的所有结点值都大,比右子树所有结点值都小。迭代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minRight的父亲,最终才能让该父亲去托管minRight的右子树,这个minparent一定是从删除的结点开始,因为minRight可能就是删除结点的右子树的根节点,这种情况就是删除结点的右子树的根节点没有左孩子的,此时循环是不会进去的,这种情况的minRight就是删除结点的右子树的根节点,那么其父亲就是删除的结点,所以在交换删除结点的值和minRight的值之后,问题就转化为删除minRight,此时minRight的左子树一定是空的,所以就算删除情况的第一种情况。
(6)中序遍历
//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
	{
		// 因为在类外的对象不方便使用根节点,所以需要套一层进行递归
		_InOrder(_root);
		cout << endl;
	}
// 中序遍历的子函数
		void _In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
			// 先遍历左子树
			_InOrder(root->_left);
			// 再访问根节点
			cout << root->_key << " ";
			// 最后遍历右子树
			_InOrder(root->_right);
		}
思路:在我们之前学习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中是直接进行递归的,因为C语言实现的二叉树并不是封装的,也就是对象可以直接访问树中的任何成员,但是C++不同,C++采用类对象进行封装的结构,类外的对象是不能访问类中的私有成员的,所以在类外不能访问到树的根节点,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就算套一层进行递归。递归的思路和之前一样:中序遍历就算先递归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的值,再递归右子树。
(7)析构函数
二叉树中的结点都需要析构函数进行释放,所以析构函数需要我们自己实现,编译器形成析构函数无法完成这项工作。析构函数的实现思想同样采用递归的思路,而且采用的是后序递归,就是先将树的左子树递归,再递归右子树,最后将根节点释放。还有代码中的析构函数是public的,DestroyTree函数是私有的,析构函数是要给类外的对象进行使用的
public:
// 析构函数
	~BSTree()
	{
		DestroyTree(_root);
	}
private:
void Destroy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 空树
			return;
		}
		// 通过后序递归的方法将树中的每一个结点释放
		DestroyTree(root->_left);
		DestroyTree(root->_right);
		delete root;
	}
(8)拷贝构造函数
编译器默认生成的拷贝构造函数完成浅拷贝,如果采用拷贝,会导致两棵树中的根节点指针指向同一个根节点,也就是最终的两棵树是同一棵树,但是有两个对象,所以最终两个对象在生命周期到的时候都会调用析构函数清理资源,所以会出现同一棵树被清理两次,从而使程序崩溃。
void test_BSTree4()
{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e);
	}
	t.InOrder();
	cout << endl;
	BSTree<int> t1 = t;
	t1.InOrder();
}
运行结果:
 
- 深拷贝
 代码:
// 拷贝构造函数
public:
	BSTree(const BSTree<K>& t)
	{
		_root = copyTree(t._root);
	}
private:
// copy函数
	Node* copyTree(const 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nullptr;
		}
		Node* newnode = new Node(root->_key);
		newnode->_left = copyTree(root->_left);
		newnode->_right = copyTree(root->_right);
		return newnode;
	}
// 测试代码:
void test_BSTree4()
{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e);
	}
	t.InOrder();
	cout << endl;
	BSTree<int> t1 = t;// 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t1.InOrder();
}
运行结果:
 
(9)赋值运算符重载(现代写法)
// 赋值运算符重载
	BSTree<K>& operator=(BSTree<K> t)
	{
		swap(_root, t._root);
		return *this;
	}
void test_BSTree5()
{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e);
	}
	t.InOrder();
	cout << endl;
	BSTree<int> t1;
	t1 = t;// 调用赋值运算符重载
	t1.InOrder();
}
运行结果:
 
三、二叉搜索树的模拟实现(增删查递归实现)
1. 查找函数
public:
	// 递归版本
	bool FindR(const K& key)
	{
		return _FindR(_root,key);
	}
private:
	// 查找函数的子函数(递归版本)
	bool _FindR(Node* root,const K& key)
	{
		if (root == nullptr)
		{
			// 空树
			return false;
		}
		// 非空树
		if (key < root->_key)
		{
			// 左子树找
			return _FindR(root->_left, key);
		}
		else if (key > root->_key)
		{
			// 右子树找
			return _FindR(root->_right, key);
		}
		else
		{
			// 找到了
			return true;
		}
	}
//测试代码:
void test_BSTree6()
{
	// 测试树的非递归查找函数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e);
	}
	t.InOrder();
	for (auto& e : a)
	{
		cout << t.FindR(e) << " ";
	}
}
运行结果:
 
2. 插入函数
public:
// 插入函数(递归版本)
	bool InsertR(const K& key)
	{
		return _InsertR(_root, key);
	}
private:
	// 插入函数递归版本的子函数
	bool _InsertR(Node*& root, const K& key)
	{
		if (root == nullptr)
		{
			root = new Node(key);
			return true;
		}
		// 查找插入的位置
		if (key < root->_key)
		{
			// 插入在当前树的左子树
			return _InsertR(root->_left, key);
		}
		else if (key > root->_key)
		{
			// 插入在当前树的右子树
			return _InsertR(root->_right, key);
		}
		else
		{
			// 该值在树中已经存在,插入失败
			return false;
		}
	}
// 测试代码
void test_BSTree7()
{
	// 测试插入函数的递归版本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R(e);
	}
	t.InOrder();
}
运行结果:
 
3. 删除函数
public:
// 删除函数的递归版本
	bool EraseR(const K& key)
	{
		return _EraseR(_root, key);
	}
private:
	// 删除函数递归版本的子函数
	bool _EraseR(Node*& root, const K& key)
	{
		if (root == nullptr)
		{
			// 空树
			return false;
		}
		// 非空树,找删除的结点
		if (key < root->_key)
		{
			// 到左子树找
			return _EraseR(root->_left, key);
		}
		else if (key > root->_key)
		{
			// 到右子树找
			return _EraseR(root->_right, key);
		}
		else
		{
			// 找到了
			// 分类讨论
			Node* del = root;
			if (root->_left == nullptr)
			{
				// 左子树为空
				root = root->_right;
			}
			else if (root->_right == nullptr)
			{
				// 右子树为空
				root = root->_left;
			}
			else
			{
				// 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 替换法
				Node* minRight = root->_right;
				while (minRight->_left)
				{
					minRight = minRight->_left;
				}
				swap(minRight->_key, root->_key);
				// 转化为第一种情况
				return _EraseR(root->_right, key);
			}
			delete del;
			return true;
		}
	}
// 测试代码:
void test_BSTree8()
{
	// 测试插入函数的递归版本
	int a[] = { 2,3,7,1,5,9 };
	BSTree<int> t;
	for (auto& e : a)
	{
		t.InsertR(e);
	}
	t.InOrder();
	t.EraseR(7);
	t.InOrder();
	t.EraseR(1);
	t.InOrder();
	for (auto& e : a)
	{
		t.EraseR(e);
	}
	t.InOrder();
}
运行结果:
 


![buu [UTCTF2020]basic-crypto 1](https://img-blog.csdnimg.cn/6011adb31fbd4c42ada2ccc3f5e37ae8.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