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解决Linux 中的负载高低和 CPU 开销并不完全对应

news2025/7/19 0:11:58

负载是查看 Linux 服务器运行状态时很常用的一个性能指标。在观察线上服务器运行状况的时候,我们也是经常把负载找出来看一看。在线上请求压力过大的时候,经常是也伴随着负载的飙高。

但是负载的原理你真的理解了吗?我来列举几个问题,看看你对负载的理解是否足够的深刻。

  • 负载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 负载高低和 CPU 消耗正相关吗?
  • 内核是如何暴露负载数据给应用层的?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还拿捏不是很准,那么今天就带你来深入地了解一下 Linux 中的负载 !

一、理解负载查看过程

我们经常用 top 命令查看 Linux 系统的负载情况。一个典型的 top 命令输出的负载如下所示。

# top
Load Avg: 1.25, 1.30, 1.95  .....
......

输出中的 Load Avg 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载,也叫系统平均负载。因为单纯某一个瞬时的负载值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 Linux 是计算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这三个数分别代表的是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和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值。

那么 top 命令展示的数据数是如何来的呢?事实上,top 命令里的负载值是从 /proc/loadavg 这个伪文件里来的。通过 strace 命令跟踪 top 命令的系统调用可以看的到这个过程。

# strace top
...
openat(AT_FDCWD, "/proc/loadavg", O_RDONLY) = 7

内核中定义了 loadavg 这个伪文件的 open 函数。当用户态访问 /proc/loadavg 会触发内核定义的函数,在这里会读取内核中的平均负载变量,简单计算后便可展示出来。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根据上述流程图再展开了看下。伪文件 /proc/loadavg 在 kernel 中定义是在 /fs/proc/loadavg.c 中。在该文件中会创建 /proc/loadavg,并为其指定操作方法 loadavg_proc_fops。

//file: fs/proc/loadavg.c
static int __init proc_loadavg_init(void)
{
 proc_create("loadavg", 0, NULL, &loadavg_proc_fops);
 return 0;
}

在 loadavg_proc_fops 中包含了打开该文件时对应的操作方法。

//file: fs/proc/loadavg.c
static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loadavg_proc_fops = {
 .open  = loadavg_proc_open,
 ......
};

当在用户态打开 /proc/loadavg 文件时,都会调用 loadavg_proc_fops 中的 open 函数指针 - loadavg_proc_open。loadavg_proc_open 接下来会调用 loadavg_proc_show 进行处理,核心的计算是在这里完成的。

//file: fs/proc/loadavg.c
static int loadavg_proc_show(struct seq_file *m, void *v)
{
 unsigned long avnrun[3];

 //获取平均负载值
 get_avenrun(avnrun, FIXED_1/200, 0);

 //打印输出平均负载
 seq_printf(m, "%lu.%02lu %lu.%02lu %lu.%02lu %ld/%d %d\n",
  LOAD_INT(avnrun[0]), LOAD_FRAC(avnrun[0]),
  LOAD_INT(avnrun[1]), LOAD_FRAC(avnrun[1]),
  LOAD_INT(avnrun[2]), LOAD_FRAC(avnrun[2]),
  nr_running(), nr_threads,
  task_active_pid_ns(current)->last_pid);
 return 0;
}

在 loadavg_proc_show 函数中做了两件事。

  • 调用 get_avenrun 读取当前负载值
  • 将平均负载值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印输出
在上面的源码中,大家看到了 FIXED_1/200、LOAD_INT、LOAD_FRAC 等奇奇怪怪的定义,代码写的这么猥琐是因为内核中并没有 float、double 等浮点数类型,而是用整数来模拟的。这些代码都是为了在整数和小数之间转化使的。知道这个背景就行了,不用过度展开剖析。

这样用户通过访问 /proc/loadavg 文件就可以读取到内核计算的负载数据了。其中获取 get_avenrun 只是在访问 avenrun 这个全局数组而已。

//file:kernel/sched/core.c
void get_avenrun(unsigned long *loads, unsigned long offset, int shift)
{
 loads[0] = (avenrun[0] + offset) << shift;
 loads[1] = (avenrun[1] + offset) << shift;
 loads[2] = (avenrun[2] + offset) << shift;
}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开篇中的一个问题: 内核是如何暴露负载数据给应用层的 ?

内核定义了一个伪文件 /proc/loadavg,每当用户打开这个文件的时候,内核中的 loadavg_proc_show 函数就会被调用到,接着访问 avenrun 全局数组变量 并将平均负载从整数转化为小数,并打印出来。

好了,另外一个新问题又来了,avenrun 全局数组变量中存储的数据是何时,又是被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资料直通车:Linux内核源码技术学习路线+视频教程内核源码

学习直通车: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

二、内核中负载的计算过程

接上小节,我们继续查看 avenrun 全局数组变量的数据来源。这个数组的计算过程分为如下两步:

1.PerCPU 定期汇总瞬时负载 :定时刷新每个 CPU 当前任务数到 calc_load_tasks,将每个 CPU 的负载数据汇总起来,得到系统当前的瞬时负载。
2.定时计算系统平均负载 :定时器根据当前系统整体瞬时负载,使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一种高效计算平均数的算法)计算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接下来我们分成两个小节来分别介绍。

2.1 PerCPU 定期汇总负载

在 Linux 内核中,有一个子系统叫做时间子系统。在时间子系统里,初始化了一个叫高分辨率的定时器。在该定时器中会定时将每个 CPU 上的负载数据(running 进程数 + uninterruptible 进程数)汇总到系统全局的瞬时负载变量 calc_load_tasks 中。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把上述流程图展开看一下,我们找到了高分辨率定时器的源码如下:

//file:kernel/time/tick-sched.c
void tick_setup_sched_timer(void)
{
 //初始化高分辨率定时器 sched_timer
 hrtimer_init(&ts->sched_timer, CLOCK_MONOTONIC, HRTIMER_MODE_ABS);

 //将定时器的到期函数设置成 tick_sched_timer
 ts->sched_timer.function = tick_sched_timer;
 ...
}

在高分辨率初始化的时候,将到期函数设置成了 tick_sched_timer。通过这个函数让每个 CPU 都会周期性地执行一些任务。其中刷新当前系统负载就是在这个时机进行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一个前提是每个 CPU 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队列,。

我们根据 tick_sched_timer 的源码进行追踪,它依次通过调用 tick_sched_handle => update_process_times => scheduler_tick。最终在 scheduler_tick 中会刷新当前 CPU 上的负载值到 calc_load_tasks 上。因为每个 CPU 都在定时刷,所以 calc_load_tasks 上记录的就是整个系统的瞬时负载值。

我们来看下负责刷新的 scheduler_tick 这个核心函数:

//file:kernel/sched/core.c
void scheduler_tick(void)
{
 int cpu = smp_processor_id();
 struct rq *rq = cpu_rq(cpu);
 update_cpu_load_active(rq);
 ...
}

在这个函数中,获取当前 cpu 以及其对应的运行队列 rq(run queue),调用 update_cpu_load_active 刷新当前 CPU 的负载数据到全局数组中。

//file:kernel/sched/core.c
static void update_cpu_load_active(struct rq *this_rq)
{
 ...
 calc_load_account_active(this_rq);
}

//file:kernel/sched/core.c
static void calc_load_account_active(struct rq *this_rq)
{
 //获取当前运行队列的负载相对值
 delta  = calc_load_fold_active(this_rq);
 if (delta)
  //添加到全局瞬时负载值
  atomic_long_add(delta, &calc_load_tasks);
 ...
}

在 calc_load_account_active 中看到,通过 calc_load_fold_active 获取当前运行队列的负载相对值,并把它加到全局瞬时负载值 calc_load_tasks 上。至此,calc_load_tasks 上就有了当前系统当前时间下的整体瞬时负载总数了 。

我们再展开看看是如何根据运行队列计算负载值的:

//file:kernel/sched/core.c
static long calc_load_fold_active(struct rq *this_rq)
{
 long nr_active, delta = 0;

 // R 和 D 状态的用户 task
 nr_active = this_rq->nr_running;
 nr_active += (long) this_rq->nr_uninterruptible;

 // 只返回变化的量
 if (nr_active != this_rq->calc_load_active) {
  delta = nr_active - this_rq->calc_load_active;
  this_rq->calc_load_active = nr_active;
 }

 return delta;
}

哦,原来是同时计算了 nr_running 和 nr_uninterruptible 两种状态的进程的数量。对应于用户空间中的 R 和 D 两种状态的 task 数(进程 OR 线程)。

由于 calc_load_tasks 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数据。所以在刷新 rq 里的进程数到其上的时候,只需要刷变化的量就行,不用全部重算。因此上述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delta。

2.2 定时计算系统平均负载

上一小节中我们找到了系统当前瞬时负载 calc_load_tasks 变量的更新过程。现在我们还缺一个计算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平均负载的机制。

传统意义上,我们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采取的方法都是把过去一段时间的数字都加起来然后平均一下。把过去 N 个时间点的所有瞬时负载都加起来取一个平均数不完事了。这其实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平均数,假如有 n 个数字,分别是 x1, x2, ..., xn。那么这个数据集合的平均数就是 (x1 + x2 + ... + xn) / N。

但是如果用这种简单的算法来计算平均负载的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存储过去每一个采样周期的数据
假设我们每 10 毫秒都采集一次,那么就需要使用一个比较大的数组将每一次采样的数据全部都存起来,那么统计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数就得存 1500 个数据(15 分钟 * 每分钟 100 次) 。而且每出现一个新的观察值,就要从移动平均中减去一个最早的观察值,再加上一个最新的观察值,内存数组会频繁地修改和更新。

2.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计算的时候再把整个数组全加起来,再除以样本总数。虽然加法很简单,但是成百上千个数字的累加仍然很是繁琐。

3.不能准确表示当前变化趋势 传统的平均数计算过程中,所有数字的权重是一样的。但对于平均负载这种实时应用来说,其实越靠近当前时刻的数值权重应该越要大一些才好。因为这样能更好反应近期变化的趋势。

所以,在 Linux 里使用的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传统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是采用的一种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xponential Weighted Moving Average,EMWA) 的平均数计算法。

这种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数计算法在深度学习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另外股票市场里的 EMA 均线也是使用的是类似的方法求均值的方法。该算法的数学表达式是:a1 = a0 * factor + a * (1 - factor)。这个算法想理解起来有点小复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Google 自行搜索。

我们只需要知道这种方法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只需要上一个时间的平均数即可,不需要保存所有瞬时负载值。另外就是越靠近现在的时间点权重越高,能够很好地表示近期变化趋势。

这其实也是在时间子系统中定时完成的,通过一种叫做指数加权移动平均计算的方法,计算这三个平均数。

我们来详细看下上图中的执行过程。时间子系统将在时钟中断中会注册时钟中断的处理函数为 timer_interrupt 。

//file:arch/ia64/kernel/time.c
void __init
time_init (void)
{
 register_percpu_irq(IA64_TIMER_VECTOR, &timer_irqaction);
 ia64_init_itm();
}

static struct irqaction timer_irqaction = {
 .handler = timer_interrupt,
 .flags = IRQF_DISABLED | IRQF_IRQPOLL,
 .name =  "timer"
};

当每次时钟节拍到来时会调用到 timer_interrupt,依次会调用到 do_timer 函数。

//file:kernel/time/timekeeping.c
void do_timer(unsigned long ticks)
{ 
 ...
 calc_global_load(ticks);
}

其中 calc_global_load 是平均负载计算的核心 。它会获取系统当前瞬时负载值 calc_load_tasks,然后来计算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并保存到 avenrun 中,供用户进程读取。

//file:kernel/sched/core.c
void calc_global_load(unsigned long ticks)
{
 ...
 // 1.获取当前瞬时负载值
 active = atomic_long_read(&calc_load_tasks);

 // 2.平均负载的计算
 avenrun[0] = calc_load(avenrun[0], EXP_1, active);
 avenrun[1] = calc_load(avenrun[1], EXP_5, active);
 avenrun[2] = calc_load(avenrun[2], EXP_15, active);
 ...
}

获取瞬时负载比较简单,就是读取一个内存变量而已。在 calc_load 中就是采用了我们前面说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 来计算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的。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file:kernel/sched/core.c
/*
 * a1 = a0 * e + a * (1 - e)
 */
static unsigned long
calc_load(unsigned long load, unsigned long exp, unsigned long active)
{
 load *= exp;
 load += active * (FIXED_1 - exp);
 load += 1UL << (FSHIFT - 1);
 return load >> FSHIFT;
}

虽然这个算法理解起来挺复杂,但是代码看起来确实要简单不少,计算量看起来很少。而且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只需要知道内核并不是采用的原始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而是采用了一种计算快,且能更好表达变化趋势的算法就行。

至此,我们开篇提到的**“负载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这个问题也有结论了。

Linux 定时将每个 CPU 上的运行队列中 running 和 uninterruptible 的状态的进程数量汇总到一个全局系统瞬时负载值中,然后再定时使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来统计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三、平均负载和 CPU 消耗的关系

现在很多同学都将平均负载和 CPU 给联系到了一起。认为负载高、CPU 消耗就会高,负载低,CPU 消耗就会低。

在很老的 Linux 的版本里,统计负载的时候确实是只计算了 runnable 的任务数量,这些进程只对 CPU 有需求。在那个年代里,负载和 CPU 消耗量确实是正相关的。负载越高就表示正在 CPU 上运行,或等待 CPU 执行的进程越多,CPU 消耗量也会越高。

但是前面我们看到了,本文使用的 3.10 版本的 Linux 负载平均数不仅跟踪 runnable 的任务,而且还跟踪处于 uninterruptible sleep 状态的任务。而 uninterruptible 状态的进程其实是不占 CPU 的。

所以说,负载高并一定是 CPU 处理不过来,也有可能会是因为磁盘等其他资源调度不过来而使得进程进入 uninterruptible 状态的进程导致的!

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我从网上搜到了远在 1993 年的一封邮件里找到了原因,以下是邮件原文。

From: Matthias Urlichs <[email]urlichs@smurf.sub.org[/email]>
Subject: Load average broken ?
Date: Fri, 29 Oct 1993 11:37:23 +0200
 
 
The kernel only counts "runnable" processes when computing the load average.
I don't like that; the problem is that processes which are swapping or
waiting on "fast", i.e. noninterruptible, I/O, also consume resources.
 
It seems somewhat nonintuitive that the load average goes down when you
replace your fast swap disk with a slow swap disk...
 
Anyway, the following patch seems to make the load average much more
consistent WRT the subjective speed of the system. And, most important, the
load is still zero when nobody is doing anything. ;-)


--- kernel/sched.c.orig Fri Oct 29 10:31:11 1993
+++ kernel/sched.c  Fri Oct 29 10:32:51 1993
@@ -414,7 +414,9 @@
    unsigned long nr = 0;
 
    for(p = &LAST_TASK; p > &FIRST_TASK; --p)
-       if (*p && (*p)->state == TASK_RUNNING)
+       if (*p && ((*p)->state == TASK_RUNNING) ||
+                  (*p)->state == TASK_UNINTERRUPTIBLE) ||
+                  (*p)->state == TASK_SWAPPING))
            nr += FIXED_1;
    return nr;
 }

可见这个修改是在 1993 年就引入了。在这封邮件所示的 Linux 源码变化中可以看到,负载正式把 TASK_UNINTERRUPTIBLE 和 TASK_SWAPPING 状态(交换状态后来从 Linux 中删除)的进程也给添加了进来。在这封邮件中的正文中,作者也清楚地表达了为什么要把 TASK_UNINTERRUPTIBLE 状态的进程添加进来的原因。我把他的说明翻译一下,如下:

“内核在计算平均负载时只计算“可运行”进程。我不喜欢那样;问题是正在“快速”交换或等待的进程,即不可中断的 I/O,也会消耗资源。当您用慢速交换磁盘替换快速交换磁盘时,平均负载下降似乎有点不直观...... 无论如何,下面的补丁似乎使负载平均值更加一致 WRT 系统的主观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时,负载仍然为零。;-)”

这一补丁提交者的主要思想是平均负载应该表现对系统所有资源的需求情况,而不应该只表现对 CPU 资源的需求 。

假设某个 TASK_UNINTERRUPTIBLE 状态的进程因为等待磁盘 IO 而排队的话,此时它并不消耗 CPU,但是正在等磁盘等硬件资源。那么它是应该体现在平均负载的计算里的。所以作者把 TASK_UNINTERRUPTIBLE 状态的进程都表现到平均负载里了。

所以,负载高低表明的是当前系统上对系统资源整体需求更情况。如果负载变高,可能是 CPU 资源不够了,也可能是磁盘 IO 资源不够了,所以还需要配合其它观测命令具体分情况分析。

四、总结

今天我带大家深入地学习了一下 Linux 中的负载。我们根据一幅图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

我把负载工作原理分成了如下三步。

  • 1.内核定时汇总每 CPU 负载到系统瞬时负载
  • 2.内核使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快速计算过去1、5、15分钟的平均数
  • 3.用户进程通过打开 loadavg 读取内核中的平均负载

我们再回头来总结一下开篇提到的几个问题。

1.负载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是定时将每个 CPU 上的运行队列中 running 和 uninterruptible 的状态的进程数量汇总到一个全局系统瞬时负载值中,然后再定时使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来统计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2.负载高低和 CPU 消耗正相关吗?
负载高低表明的是当前系统上对系统资源整体需求更情况。如果负载变高,可能是 CPU 资源不够了,也可能是磁盘 IO 资源不够了。所以不能说看着负载变高,就觉得是 CPU 资源不够用了。

3.内核是如何暴露负载数据给应用层的?
内核定义了一个伪文件 /proc/loadavg,每当用户打开这个文件的时候,内核中的 loadavg_proc_show 函数就会被调用到,该函数中访问 avenrun 全局数组变量,并将平均负载从整数转化为小数,然后打印出来。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34733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c++开发,无可避免的模板编程实践(篇二)

一、开发者需要对模板参数负责 1.1 为您模板参数提供匹配的操作 在进行模板设计时&#xff0c;函数模板或类模板一般只做模板参数&#xff08;typename T&#xff09;无关的操作为主&#xff0c;但是也不见得就不会关联模板参数自身的操作&#xff0c;尤其是在一些自定义的数据…

JVM基础学习

JVM分为两个子系统,两个组件一个子系统是Class loader类装载系统&#xff0c;另一个子系统是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一个组件是Runtime data area 运行时数据区&#xff0c;Native Interface 本地接口Class loader&#xff1a;根据给定的全限定类名来装载class文件到运行时数…

借助docker, 使用verdaccio搭建npm私服

为何要搭建npm私服 搭建npm私服好处多多&#xff0c;网上随便一篇教程搜出来都罗列了诸多好处&#xff0c;譬如: 公司内部开发环境与外网隔离&#xff0c;内部开发的一些库高度隐私不便外传&#xff0c;内网搭建npm服务保证私密性同属内网&#xff0c;可以确保使用npm下载依赖…

RPC技术选型

前言HTTP1.0 & HTTP1.1 & HTTP2.0 & RPCHTTP1.0无法复用连接HTTP1.0 协议时&#xff0c;HTTP 调用还只能是短链接调用&#xff0c;每次发送请求的时候&#xff0c;都需要进行一次TCP的连接&#xff0c;而TCP的连接释放过程又是比较费事的。这种无连接的特性会使得网…

金三银四跳槽季,JAVA面试撸题就来【笑小枫】微信小程序吧~

JAVA面试撸题就来【笑小枫】微信小程序啦~ 疫情已过&#xff0c;金三银四即将到来&#xff0c;小伙伴们是否有跳槽的打算呢&#xff1f;不管有没有&#xff0c;技术不能丢&#xff0c;让我们一起来撸题吧。 博主最近整理了一批面试题&#xff0c;包括JAVA基础、多线程与锁、Red…

媒体邀约电视台对商业活动选题有什么要求?如何邀请电视台报道

传媒如春雨&#xff0c;润物细无声&#xff0c;大家好随着互联网&#xff0c;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xff0c;大众在电视上消磨的时间就越来越短了&#xff0c;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xff0c;传统媒体不断的跟进发展&#xff0c;不断打造自己的媒体矩阵&#xff0c;虽然离…

界面控件DevExpress WinForm——轻松构建类Visual Studio UI(一)

DevExpress WinForm拥有180组件和UI库&#xff0c;能为Windows Forms平台创建具有影响力的业务解决方案。DevExpress WinForm能完美构建流畅、美观且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xff0c;无论是Office风格的界面&#xff0c;还是分析处理大批量的业务数据&#xff0c;它都能轻松胜任…

图穷了,来搞一搞(内附源码)

本章继续我们的爬虫教程&#xff0c;爬什么呢 &#xff0c;还是斗图&#xff0c;娱乐性的东西&#xff0c;为什么要爬&#xff1f; 因为我图库空了&#xff0c;发现这个网址的图库还是很丰富的。 「注意&#xff1a;如下文&#xff0c;是封装后拆分的&#xff0c;所以详情参照…

Word处理控件Aspose.Words功能演示:使用 C# 在电子邮件正文中发送 Word 文档

Aspose.Words 是一种高级Word文档处理API&#xff0c;用于执行各种文档管理和操作任务。API支持生成&#xff0c;修改&#xff0c;转换&#xff0c;呈现和打印文档&#xff0c;而无需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直接使用Microsoft Word。此外&#xff0c;API支持所有流行的Word处理文件…

《精通Spring4.x 企业应用开发实战》第12章 Spring 的事务管理难点剖析

目录标题前言一、DAO 和事务管理的牵绊二、应用分层的迷惑三、事务方法嵌套调用的迷茫(事务传播行为)1.Spring 事务传播机制回顾2.相互嵌套的服务方法四、多线程的困惑1. Spring 通过单实例化 Bean 简化多线程问题2.启动独立线程调用事务方法五、联合军种作战的混乱1.Spring 事…

用了 ChatGPT 后,我迫不及待的问了它这 10 个问题

前言20230208 日&#xff0c;ChatGPT 已经联手微软登录必应搜索引擎&#xff0c;谷歌、百度等巨头更是紧随其后着急麻慌的推出自己的 AI 聊天产品&#xff0c;有理由相信&#xff0c;传统搜索引擎时代已经结束&#xff0c;不远的未来&#xff0c;每个人家里都会有一个可以陪你聊…

数字芯片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芯片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例如&#xff0c;交通智能卡就嵌入了一颗带有微处理器、储存单元、芯片操作系统的芯片&#xff1b;而手机的主板则集成了数百颗芯片&#xff0c;有的负责无线电收发、有的负责功率放大、还有的负责存储照片和文件、处理音频&#xff0c;完成…

如何查找专用 IP 地址?

专用 IP 地址&#xff1a;这些地址在网络内部使用&#xff0c;例如&#xff0c;平板电脑、Wi-Fi 相机、无线打印机和台式电脑使用的家庭网络。这些类型的 IP 地址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与路由器和专用家庭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私有IP地址可以手动设置&#xff0c;也可以…

Mr. Cappuccino的第40杯咖啡——Kubernetes之Pod生命周期

Kubernetes之Pod生命周期Pod生命周期官方文档Pod的状态初始化容器案例钩子函数Exec命令TCPSocketHTTPGet案例容器探测Exec命令TCPSocketHTTPGet探测时间重启策略Pod生命周期官方文档 Pod生命周期官方文档 Pod的状态 pending&#xff1a;挂起&#xff0c;apiserver创建了pod资…

2月第2周榜单丨飞瓜数据B站UP主排行榜(哔哩哔哩平台)发布!

飞瓜轻数发布2023年2月6日-2月12日飞瓜数据UP主排行榜&#xff08;B站平台&#xff09;&#xff0c;通过充电数、涨粉数、成长指数三个维度来体现UP主账号成长的情况&#xff0c;为用户提供B站号综合价值的数据参考&#xff0c;根据UP主成长情况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运营能力强的B站…

python基于django+vue微信小程序的校园跑腿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计算机系统已经从以计算为中心向以信息化处理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而校园跑腿服务系统,不仅需要在硬件上为现代社会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环境,更要在软件上为愿意上课的人提供必要的便利。于是校园跑腿服务系统系统便应运而生。 目前…

企业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时,会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xff0c;企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已日渐成熟。其中&#xff0c;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也由最初的纯粹买卖关系发展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xff0c;供应商与其受众承担着供应链中环环相扣的责任&#xff0c;可以说&#xff0c;企业安全的薄…

站在行业C位,谷医堂打开健康管理服务新思路

对于农村及贫困地区老百姓来说&#xff0c;由于交通因素和家庭经济条件制约&#xff0c;看病难致身体调理情况一直不太乐观&#xff0c;这也导致心理压力很大。然而&#xff0c;随着近年中医药产业崛起与快速发展&#xff0c;这种局面很快就会得到改观&#xff0c;以湖南谷医堂…

MySQL InnoDB表的碎片量化和整理(data free能否用来衡量碎片?)

网络上有很多MySQL表碎片整理的问题&#xff0c;大多数是通过demo一个表然后参考data free来进行碎片整理&#xff0c;这种方式对myisam引擎或者其他引擎可能有效&#xff08;本人没有做详细的测试&#xff09;.对Innodb引擎是不是准确的&#xff0c;或者data free是不是可以参…

让逆向工程师们头疼的代码混淆,就像永远也走不出的“浪浪山”

目录 代码混淆究竟是什么&#xff1f; 如何做代码混淆&#xff1f; 代码混淆不等于加密 App 加固非一时之功 “我想离开浪浪山。” 在数次尝试破解某个App 时&#xff0c;某个逆向工程师无奈感慨道。 逆向工程师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个完整的软件逆推&#xff0c;还原成一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