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04-分类算法-03KNN算法案例

news2025/5/14 12:39:13

实验名称

K近邻算法实现葡萄酒分类

实验目的

通过未知品种的拥有13种成分的葡萄酒,应用KNN分类算法,完成葡萄酒分类;

熟悉K近邻算法应用的一般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K值从而提高分类得到正确率;

实验背景

本例实验采用UCI开放的葡萄酒样本数据,数据下载地址为 http://archive.ics.uci.edu/ml/datasets/Wine。该数据记录了意大利同一地区种植的葡萄酿造的3个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数据,包含了178组葡萄酒经过化学分析后记录的13种成分的数据。

在wine数据集中,这些数据包括了三种酒中13种不同成分的数量。文件中,每行代表一种酒的样本,共有178个样本;一共有14列,其中,第一个属性是类标识符,分别是1/2/3来表示,代表葡萄酒的三个分类。后面的13列为每个样本的对应属性的样本值。剩余的13个属性是,酒精、苹果酸、灰、灰分的碱度、镁、总酚、黄酮类化合物、非黄烷类酚类、原花色素、颜色强度、色调、稀释葡萄酒的OD280/OD315、脯氨酸。其中第1类有59个样本,第2类有71个样本,第3类有48个样本。

wine_data.csv 清洗前的数据

wine_data_clean.csv 清洗后的数据

Attrl~Attr13代表葡萄酒化学分析的13维数据列名标签,LABEL代表葡萄酒种类列名标签

实验原理

KNN算法,是一种非常直观并且容易理解和实现的有监督习方法。该算法既可以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回归。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给定测试样本,先基于指定的距离度量找出训练集中与其最近的k个样本(即k个近邻),然后基于这k个“邻居”的信息来进行预测。该算法被形象地描述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通常,在分类任务中采用“投票法”,即在特征空间中选择距离待标记样本 最近的k个已标记样本,通过投票等方式,将占比最高的类别标记作为测试样本分类结果;在回归任务中使用“平均法”,即取k个邻居输出标记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

实验环境

ubuntu18.04

jupyter 1.0.0

python3.9.17

pandas 2.0.3

numpy 1.25.2

matplotlib 3.7.2

scikit-learn 1.3.1

建议课时

2课时

实验步骤

一、项目准备

打开一个Terminal终端安装实验所需的数据的资源包

pip install ucimlrepo

打开jupyter notebook,点击new新建一个python3文件

from ucimlrepo import fetch_ucirepo 
  
# fetch dataset 
wine = fetch_ucirepo(id=109) 
  
# data (as pandas dataframes) 
X = wine.data.features 
y = wine.data.targets 
  
# metadata 
print(wine.metadata) 
  
# variable information 
print(wine.variables) 

输出如下:

{'uci_id': 109, 'name': 'Wine', 'repository_url': 'https://archive.ics.uci.edu/dataset/109/wine', 'data_url': 'https://archive.ics.uci.edu/static/public/109/data.csv', ...', 'citation': None}}
                            name     role         type demographic  \
0                          class   Target  Categorical        None   
1                        Alcohol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2                      Malicacid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3                            Ash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4              Alcalinity_of_ash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5                      Magnesium  Feature      Integer        None   
6                  Total_phenols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7                     Flavanoids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8           Nonflavanoid_phenols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9                Proanthocyanins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10               Color_intensity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11                           Hue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12  0D280_0D315_of_diluted_wines  Feature   Continuous        None   
13                       Proline  Feature      Integer        None   

   description units missing_values  
0         None  None             no  
1         None  None             no  
2         None  None             no  
3         None  None             no  
4         None  None             no  
5         None  None             no  
6         None  None             no  
...
10        None  None             no  
11        None  None             no  
12        None  None             no  
13        None  None             no  

查看特征数据

X

输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标签数据

y

输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导入依赖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设置列标签名称,Al至A13代表葡萄酒化学分析的13维数据列名标签,即13种成分,LABEL代表葡萄酒种类列名标签。

构建列名的映射

# 构建列名的映射
cols_dict={}
num=0
for i in X.columns:
    num = num+1
    # print(i," ","A"+str(num))
    cols_dict[i]="A"+str(num)
print(cols_dict)

输出如下

{‘Alcohol’: ‘A1’, ‘Malicacid’: ‘A2’, ‘Ash’: ‘A3’, ‘Alcalinity_of_ash’: ‘A4’, ‘Magnesium’: ‘A5’, ‘Total_phenols’: ‘A6’, ‘Flavanoids’: ‘A7’, ‘Nonflavanoid_phenols’: ‘A8’, ‘Proanthocyanins’: ‘A9’, ‘Color_intensity’: ‘A10’, ‘Hue’: ‘A11’, ‘0D280_0D315_of_diluted_wines’: ‘A12’, ‘Proline’: ‘A13’}

替换列名

X = X.rename(columns=cols_dict)
X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y的值

print(y.head())
y.value_counts()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构建列名的映射

# 构建列名的映射
cols_dict={}
num=0
for i in X.columns:
    num = num+1
    # print(i," ","A"+str(num))
    cols_dict[i]="A"+str(num)
cols_dict["class"]="LABEL"
print(cols_dict)

输出入下

{‘Alcohol’: ‘A1’, ‘Malicacid’: ‘A2’, ‘Ash’: ‘A3’, ‘Alcalinity_of_ash’: ‘A4’, ‘Magnesium’: ‘A5’, ‘Total_phenols’: ‘A6’, ‘Flavanoids’: ‘A7’, ‘Nonflavanoid_phenols’: ‘A8’, ‘Proanthocyanins’: ‘A9’, ‘Color_intensity’: ‘A10’,
‘Hue’: ‘A11’, ‘0D280_0D315_of_diluted_wines’: ‘A12’, ‘Proline’: ‘A13’, ‘class’: ‘LABEL’}

拼接X和y为df

df = pd.concat([X,y],axis=1)
df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命名df列名

df = df.rename(columns=cols_dict)
df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查看样本基本信息
#info()函数用于获取 DataFrame 的简要摘要
df.info()

通过pandas的info()函数查看样本数据的列名、无有空数据、数据类型。
代码为dataset.info(),运行结果如图所示:此图展示了数据的基本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 查看数据大致分布

通过pandas的describe ()函数查看样本数据的平均值、方差、最小值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和最大值,以便了解数据大致分布。

df.describ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绘制箱线图进行数据分析

为进一步对样本数据的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异常值探测,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箱形图。箱形图因形状如箱子而得名,又称为盒须图、盒式图、盒状图或箱线图,是一种用作显示一组数据分散情况资料的统计图。

了解箱形图的含义后,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通过matplotlib绘制箱线图进一步分析葡萄酒13种成分的统计情况,以便发现样本中有无异常数据,箱形图的可视化代码如下:设置相关图形参数,unicode_minus为正常显示负号,字体大小为12,风格为seaborn的darkgrid,类型kind为箱形图box,且包含子图,不共享x、y坐标轴等。然后展示图片,show。

fig = plt.figure(figsize=(15,10))
# print(plt.style.available)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plt.rcParams['font.size']=12
plt.style.use('seaborn-v0_8-darkgrid')
p=df.plot(kind='box',subplots=True,layout=(5,5),sharex=False, sharey=False,figsize=(10,10))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箱线图展示了葡萄酒13种成分(Al~A13)的数据分布情况,其上四分位、下四分位和中位线的分布不均匀,在A2~A5、A9~A11成分中存在异常数据。

使用matplotlib绘图

fig = plt.figure(figsize=(15,10))
ax = fig.subplots(3,5)
# print(type(ax[0][0]))
# 由于 ax 是一个二维数组,需要使用双重循环遍历
row, col = ax.shape
print(row, col)  # 3 5
num = 0
for i in df.columns:
    if num >= row * col:
        break
    # // 表示整除,% 表示取余
    r = num // col
    c = num % col
    ax[r, c].boxplot(df[i])
    num += 1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异常值检测

通过箱线图的可视化分析可知,样本数据中是存在异常值的。先使用quantile()计算分位数,然后结合箱线图解释中异常值的定义编码实现。

for i in range(1,14):
    columnName='A{0}'.format(i)
    columsDatas=df[columnName]
    #上四分位数
    qu=columsDatas.quantile(q=0.75)
    # 下四分位数	
    ql=columsDatas.quantile(q=0.25)
    # 计算四分位间距
    iqr=qu-ql
    # 上限
    up = qu + 1.5 * iqr
    # 下限
    low = ql - 1.5 * iqr
    
    print(columnName+"中的异常值".center(50,"-"))
    for (index,value) in  zip(columsDatas.index,columsDatas.values):
        if value>up:
            print("{0}[{1}],超过上限{2},其值为:{3}".format(columnName,index,up,value))
        else:
            if value<low:
                print("{0}[{1}],超过下限{2},其值为:{3}".format(columnName,index,low,value))

通过打印异常值可以看出,A2、A3、A4和A5中存在异常值,且都一一展示其数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数据清洗

此时,需要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与业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去掉数据对应用模型本身没有影响,则可去掉异常值。否则,需要依据一定的算法对异常值进行更改、替换,如采用邻近数据的平均值、专家的印象值等。这里依据异常样本数据的前后值,进行人为近似估计更改这些异常值,例如,A2异常值5.8前后的数据分别为4.43和4.31,所以估计该异常值为4.37,取前后数据的平均值。代码如下

hasErrorData=False
for i in range(1,14):
    columnName='A{0}'.format(i)
    columsDatas=df[columnName].copy()
    #上四分位数
    qu=columsDatas.quantile(q=0.75)
    # 下四分位数
    ql=columsDatas.quantile(q=0.25)
    # 计算四分位间距
    iqr=qu-ql
    # 上限
    up = qu + 1.5 * iqr
    # 下限
    low = ql - 1.5 * iqr
    if any(columsDatas>up) or any( columsDatas<low):
        print(columnName+"中的异常值".center(50,"-"))
        for (index,value) in  zip(columsDatas.index,columsDatas.values):
            if value>up:
                print("{0}[{1}],超过上限{2},其值为:{3}".format(columnName,index,up,value))
            else:
                if value<low:
                    print("{0}[{1}],超过下限{2},其值为:{3}".format(columnName,index,low,value))


        for (index,value) in  zip(columsDatas.index,columsDatas.values):
            if value>up or value< low:
                #使用前后值方式对数据进行清理
                columsDatas[index]=(columsDatas[index-1]+columsDatas[index+1])/2

        #将清理后的数据写回DataFrame中
        df[columnName]=columsDatas
        hasErrorData=True
    else:
        print('无异常值')

#如有异常数据,则将清洗后的数据另存为wine_data_clean.csv
if hasErrorData:
    df.to_csv("./wine_data_clean.csv",index=False,sep=',')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八.数据标准化,从清洗后的文件中获取数据

数据清洗完毕后,则是数据标准化,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当各指标间的水平相差很大时,如果直接用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就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对削弱数值水平较低指标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在不影响各维度间数量关系的情况下,收敛数据间大小的差异(如将数据映射到0~1范围之内)。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通过数据切片分别获得葡萄酒的13个特征数据,以及葡萄酒的分类数据,然后数据标准化处理,获得13个特征数据的标准化数据。

names =[ 'A1', 'A2', 'A3', 'A4', 'A5', 'A6', 'A7','A8', 'A9', 'A10', 'A11', 'A12', 'A13', 'LABEL']
#此处使用已清洗过的数据
df=pd.read_csv('./wine_data_clean.csv',names=names,skiprows=1)
# 获得葡萄酒的13个特征数据
x_datas=df.iloc[:,:13]
# 获得葡萄酒的分类数据
y_datas=df.iloc[:,13]
# 数据标准化
sc=StandardScaler()
sc.fit(x_datas)
x_datas=sc.transform(x_datas)
# x_datas=sc.fit_transform(x_datas) 不要这么用 要获得fit的结果
print(x_datas[0]) 
""" [ 1.51861254 -0.56906271  0.26128041 -1.24987992  2.28925387  0.80899739
  1.03481896 -0.65956311  1.3408019   0.299684    0.39346131  1.84791957
  1.01300893]
"""
x_datas.shape # (178, 13)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九.分割数据集

为了提高分类的准确率,需要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划分。本节将数据集按1:3的分割,其中25%作为测试集,75%作为训练集。分割后的数据集应用于KNN模型,通过性能分析及交叉验证,求取最合理的k值。

代码如下:首先通过train_test_split函数分割数据,并通过序列解包的方式赋值给变量。

# 此处特别注意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的书写顺序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train_test_split(x_datas,y_datas,test_size=0.25,random_state=9)
print('x_train训练集样本数:',len(x_train))
print('y_train训练集样本数:',len(y_train))
print('x_test测试集样本数:',len(x_test))
print('y_test测试集样本数:',len(y_test))

通过数据打印可以看到,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数量分别是133和45,符合1:3的分割比例。

x_train训练集样本数: 133
y_train训练集样本数: 133
x_test测试集样本数: 45
y_test测试集样本数: 45

十.建立KNN分类模型

模型这里还是采用KNN分类模型,基于欧氏距离,建立模型,并使用x_test数据测试模型性能,代码如下,邻近值设置为3

knn=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knn.fit(x_train,y_train)
print('准确率为:',knn.score(x_test,y_test))

输出如下:

准确率为1.0

十一.利用5折交叉验证寻找最佳k值

刚才的代码只是给定一个邻居数k的结果,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k是不是最佳值。因此我们再利验证寻找最佳k值。

首先将k取值范围设定在用10折交叉1到15之间,间隔为2,然后定义k_scores列表变量,用于存储验证结果。接下来则是针对每个k值进行KNN分类,并通过cross_val_score函数进行10折验证,计算k的评分,并保存结果。

# k_range=1,3,5...19
k_range=list(range(1,16,2))
# 用于存放第一个k值所对应的评分
k_scores=[]
for k in k_range:
    #使用k定义分类器
    testKnn=KNeighborsClassifier(k)
    #使用5折验证,计算k的评分
    testKnnScore= cross_val_score(testKnn,x_train,y_train,cv=10)
    #取5折评分结果的均值
    k_scores.append(testKnnScore.mean())
print(*zip(k_range,k_scores))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所示,从数据中容易发现,当k值为11时,评分最高。
输出如下:

(1, 0.9406593406593406) (3, 0.9483516483516483) (5, 0.9703296703296704) (7, 0.9631868131868131) (9, 0.9626373626373625) (11, 0.9774725274725276) (13, 0.9697802197802197) (15, 0.962087912087912)

十二.对验证结果进行可视化

如果数据较多,查看结果会比较困难,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结果。

# 指定默认字体:解决plot不能显示中文问题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Microsoft Ya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plt.rcParams['font.size']=12
plt.xticks(k_range)
plt.ylim(0.9,1)
plt.xlabel('k取值')
plt.ylabel('交叉验证的准确率')
plt.scatter(k_range,k_scores)
plt.plot(k_range,k_scores)
for (k,score) in zip(k_range,k_scores):
    plt.text(k,score,round(score,2))
plt.grid(visible=True,axis='both',linestyle='--')
plt.show()

如果数据较多,查看结果会比较费劲,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十三.葡萄酒分类预测
测试全部数据

经过之前葡萄酒数据的分析与验证,针对本次样本数据,当k=11时,分类效果较好。下面基于欧氏距离建模,使用Sklearn工具进行葡萄酒KNN分类器的程序编写与实现。

k=11
knn=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k)
knn.fit(x_train,y_train.values.ravel())
y_predict=knn.predict(x_test)
print('k=',k,'时,x_test数据集葡萄酒预测分类为:')
print(y_predict)
print('k=',k,'时,x_test数据集葡萄酒实际分类为:')
print(y_test.values)

代码运行结果如图所示,当k=11时,将测试数据的预测分类与实际分类都展示了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单个数据
names =[ 'A1', 'A2', 'A3', 'A4', 'A5', 'A6', 'A7','A8', 'A9', 'A10', 'A11', 'A12', 'A13', 'LABEL']
#此处使用已清洗过的数据
df=pd.read_csv('./wine_data_clean.csv',names=names,skiprows=1)
# 获得葡萄酒的13个特征数据
x_datas_one=df.iloc[0:1,:13]
# 获得葡萄酒的分类数据
y_datas_one=df.iloc[0:1,13]
print(x_datas_one)
print("----")
print(y_datas_one)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处理特征数据

# 数据标准化
# 数据标准化
# sc=StandardScaler()
x_datas_one=sc.transform(x_datas_one)
print(x_datas_one) 

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于模型预测结果

knn.predict(x_datas_one)

输出如下:

array([1], dtype=int64)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学习了K近邻算法应用的一般过程,包含数据准备、清洗、标准化、建模与结果分析。最终的KNN葡萄酒分类器模型,在基于欧氏距离及k=11的情况下,分类结果与实际数据分类情况100%吻合。实际项目中,很难遇到这种情况,也说明本次数据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练习。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32861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ava 搭建 MC 1.18.2 Forge 开发环境

推荐使用 IDEA 插件 Minecraft Development 进行创建项目 创建完成后即可进行 MOD 开发。 但是关于 1.18.2 的开发教程太少&#xff0c;因此自己研究了一套写法&#xff0c;写法并非是最优的但是是探索开发MOD中的一次笔记和记录 GITHUB: https://github.com/zimoyin/zhenfa…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与复习——(三)数据链路层

Preface 计算机网络是考研408基础综合中的一门课程&#xff0c;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xff0c;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xff0c;各类概念、协议和技术相互关联&#xff0c;让人在学习时容易迷失方向。在进行复习时&#xff0c;面对庞杂的的知识点&#xff0c…

主机和虚拟机间的网络通信

参考&#xff1a;Vmware虚拟机三种网络模式详解 - 林加欣 - 博客园 (cnblogs.com) 虚拟机配置 一般额外配置有线和无线网络 桥接模式 虚拟机和主机之间是同一个网络&#xff0c;用一根线连接了虚拟机和物理机的网卡,可以选择桥接的位置&#xff0c;默认情况下是自动桥接&…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三种方式:虚拟机、物理机、WSL

目录 总结写前面一、Linux虚拟机1 安装VMware、ubuntu18.042 换源3 改中文4 中文输入法5 永不息屏6 设置 root 密码7 安装 terminator8 安装 htop&#xff08;升级版top&#xff09;9 安装 Vim10 静态IP-虚拟机ubuntu11 安装 ssh12 安装 MobaXterm &#xff08;SSH&#xff09;…

说清楚单元测试

在团队中推行单元测试的时候,总是会被成员问一些问题: 这种测试无法测试数据库的SQL(或者是ORM)是否执行正确?这种测试好像没什么作用?关联的对象要怎么处理呢?…借由本篇,来全面看一看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软件开发中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其核心目的是验证代码的最小…

电商---part02 项目环境准备

1.虚拟机环境 可以通过VMWare来安装&#xff0c;但是通过VMWare安装大家经常会碰到网络ip连接问题&#xff0c;为了减少额外的环境因素影响&#xff0c;Docker内容会通过VirtualBox结合Vagrant来安装虚拟机。 VirtualBox官网&#xff1a;https://www.virtualbox.org/ Vagran…

LabVIEW提升程序响应速度

LabVIEW 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上的响应速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xff0c;这通常由两方面因素决定&#xff1a;计算机硬件性能和程序本身的优化程度。本文将分别从硬件配置对程序运行的影响以及代码优化方法进行详细分析&#xff0c;帮助提升 LabVIEW 程序的执行效率。 一、计算机硬…

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路径洞察报告发布 | FreeBuf咨询

工业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xff0c;工业系统的复杂性和互联性显著提升&#xff0c;针对工业领域的网络攻击朝着目标多样化、勒索攻击产业化、攻击技术持续升级的方向发展&#xff0c;…

WPF 登录页面

效果 项目结构 LoginWindow.xaml <Window x:Class"PrismWpfApp.Views.LoginWindow"xmlns"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presentation"xmlns:x"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xmlns:d"http://schemas.…

【数学建模】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详解与应用

动态规划算法详解与应用 文章目录 动态规划算法详解与应用引言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设计步骤经典动态规划问题1. 斐波那契数列2. 背包问题3. 最长公共子序列(LCS) 动态规划的优化技巧动态规划的应用领域总结 引言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xff0c;简称DP)是一…

leetcode-代码随想录-链表-移除链表元素

题目 链接&#xff1a;203. 移除链表元素 - 力扣&#xff08;LeetCode&#xff09; 给你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和一个整数 val &#xff0c;请你删除链表中所有满足 Node.val val 的节点&#xff0c;并返回 新的头节点 。 输入&#xff1a;head [1,2,6,3,4,5,6], val 6 …

论文阅读Diffusion Autoencoders: Toward a Meaningful and Decodable Representation

原文框架图&#xff1a; 官方代码&#xff1a; https://github.com/phizaz/diffae/blob/master/interpolate.ipynb 主要想记录一下模型的推理过程 &#xff1a; %load_ext autoreload %autoreload 2 from templates import * device cuda:1 conf ffhq256_autoenc() # pri…

Python集合(五)

集合一&#xff1a; 跟字典一样&#xff0c;最大的特性就是唯一性&#xff0c;集合中的所有的元素都是独一无二的&#xff0c;并且还是无序的 创建集合 第一种&#xff1a; 第二种&#xff1a;集合推导式&#xff1a; 第三种&#xff1a;使用类型构造器&#xff1a; 集合是无…

ISIS多区域配置

一、什么是ISIS多区域 ISIS&#xff08;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xff09;多区域是指网络被划分为多个逻辑区域&#xff08;Areas&#xff09;&#xff0c;不同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ISIS路由器&#xff08;Level-1-2&#xff09;进行路由交互。多区域设计提…

2025-04-04 Unity 网络基础5——TCP分包与黏包

文章目录 1 分包与黏包2 解决方案2.1 数据接口2.2 定义消息2.3 NetManager2.4 分包、黏包处理 3 测试3.1 服务端3.2 客户端3.3 直接发送3.4 黏包发送3.5 分包发送3.6 分包、黏包发送3.7 其他 1 分包与黏包 ​ 分包、黏包指在网络通信中由于各种因素&#xff08;网络环境、API …

chromium魔改——绕过无限debugger反调试

在进行以下操作之前&#xff0c;请确保已完成之前文章中提到的 源码拉取及编译 部分。 如果已顺利完成相关配置&#xff0c;即可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在浏览器中实现“无限 debugger”的反调试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段&#xff0c;用于防止他人通过开发者工具对网页进行调试或逆向…

JS dom修改元素的style样式属性

1通过样式属性修改 第三种 toggle有就删除 没就加上

灭火器离位检测:智能视觉守护安全

利用视觉分析实现明火检测&#xff1a;技术、功能与应用 一、背景 清明节期间&#xff0c;兰州市连续发生多起因祭祖烧纸引发山火的警情&#xff0c;如七里河区魏岭乡赵某某等人上坟烧纸未妥善处理烛火引燃杂草&#xff0c;导致3人烧伤&#xff1b;七里河区彭家坪石板山村村民…

网络:华为数通HCIA学习:IP路由基础

华为HCIA学习 IP路由基础路由协议或路由种类以及对应路由的优先级按工作区域分类&#xff1a;按工作机制及算法分类&#xff1a;路由的优先级路由器选择最优路由的顺序是什么? 前言自治系统LAN和广播域路由选路IP路由表路由度量建立路由表最长匹配原则路由器转发数据包总结 IP…

多线程开发中List的使用

由于ArrayList在多线程高并发情况下是不安全的&#xff0c;因此要慎用&#xff0c;那么此时如果涉及到集合操作&#xff0c;应该怎么选&#xff1a; 方案一&#xff1a;Vector: 特点&#xff1a;通过给所有方法都用 synchronized 修饰从而保证线程安全&#xff0c;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