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记忆一下几个协议的端口号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80
 HTTPS:安全传输协议 443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7/68
 DNS:域名解析协议 53
 FTP:文件传输协议 20/21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69
 TELENT:远程控制协议 23(使用TCP端口号)
PDU-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 数据报文 HTTP/HTTPS/DHCP/DNS
 传输层 数据段 TCP/UDP
 网络层 数据包 IP
 数据链路层 数据帧 以太网协议
 物理层 比特流
IP协议

 版本: ipv4 ipv6
 首部长度:报头大小,标志有无选项,有选项报头就大于20字节
 服务类型:TOS 优先级
 总长度:报文总长
 标识:分片的包都有相同的16位标识
 标志:3位其中有
 Reserved bit:保留位
 Dont fragment:是否有封片
 More fragment:是否还有更多分片
 片偏移:用来拼分片,标识分片
 生存时间:TTL,其实是跳数,没过一个路由器跳数-1
 协议:用来解分包,表示上一层协议(传输层)
 检验和:检验数据完整性
 源目IP
 总共20字节 160位
MTU:最大传输单元,以太网2形帧决定的 1500字节
 ip分片就是收到这些影响
 MSS:受到IP报文影响,1500-20(tcp头)-20(IP头)=1460字节
DNS协议
域名解析协议 53端口
 有递归查询以及迭代查询两种查询方式
 递归查询:设备让本地DNS查询域名IP,本地DNS找上一级。。。。。
 迭代查询:设备问服务区某域名IP,该服务器没有,就返回另一根服务器IP,让设备自己询问
DHCP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7端口用于服务器 68端口用于客户端
 是一种典型的C/S架构,让主机获得 IP DNS
 1.当pc首次获取IP
 新主机加入局域网,发送广播包 DHCP-discover 包
 服务端回单播报 DHCP-offer包,目标IP就是提供的IP
 主机发广播包,给server说这个我要了,给其他server说我有IP了, DHCP-request包
 最后服务器发送确认包 DHCP-ack包
 2.当再次获取IP时
 主机直接请求,能用,回复ack
 不能用,再走一遍上面的
租期 24h
 T1时间 12小时 到了12小时请求续租
 T2时间 87.5% 24h = 21h
 若是T1时间没有回复,在请求一次
Telnet协议 远程控制协议 使用tcp23端口
 等配置了以后更新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