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RM+DSP  
  架构兼备系统控制以及数据处理功能,其中  
  ARM 承担任 
   
   务分配而  
   DSP  
   分担数据计算处理,但该系统扩展能力差,后续如想添加新功能  
  
 
   
   只能更换芯片较为麻烦。  
  
 
   
   ( 
   2 
   ) 
   DSP+FPGA  
   架构中  
   FPGA  
   承担数据采集和通信控制的功能, 
   DSP  
   负责  
  
 
   
   算法运算。但任务管理能力差,对于功能繁多的任务来说显然是有所欠缺。  
  
 
   
   ( 
   3 
   ) 
   ARM+FPGA  
   架构具备系统控制以及数据处理功能,相较于  
   DSP  
   串行  
  
 
   
   处理数据的方式, 
   FPGA  
   的并行处理在进行数据加速、实时性高的情景下更有优  
  
 
   
   势。  
  
 
   
   除上述架构外还有  
   ARM+DSP+FPGA  
   架构,该架构优势在于融合多种类型  
  
 
   
   处理器,提供更完善的功能和更强大的性能,但系统复杂度大幅增加,开发难度  
  
 
   
   和维护性更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增加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此外,  
  
 
   
   该架构的优化和调试更具挑战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  
  
 
   
   换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处理器架构时,需要考虑任务的性质、规模、预算和人  
  
 
   
   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并在系统性能、复杂度和成本之间进行平衡。所以该架构  
  
 
   
   不在本次设计考虑范围。  
  
 
   
   综合考虑各种架构的优缺点以及结合实际开发时的内外在因素,选择基于  
  
 
   
   FPGA+ARM  
   架构实现电能质量分析系统设计。 
   ARM  
   架构满足三相电力系统电  
  
 
   
   能质量检测时的任务控制分配,包括三相电压(流)的六通道信号的采集、传输  
  
 
   
   和处理,并可在后期进行相应的扩展。 
   FPGA  
   架构通过对多通道数据并行处理技  
  
 
   
   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处理时间,实现对实时性要求的满足。  
  
 
   
   3.2.2  
   芯片选型  
  
 
   
   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组成部分, 
   ARM  
   主控核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市场上众多微处理器种类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选型一款合适的主控核心时  
  
 
   
   应考虑性能、资源以及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包括开发工具、学习资源和实施案例  
  
 
   
   等方面,在保证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市场主流  
  
 
   
   控制芯片的对比分析选型为  
   STM32F407ZGT6  
   芯片作为  
   ARM  
   端的主控核心。  
  
 
   
   在  
   FPGA  
   芯片选型选择  
   Xilinx  
   公司  
   Spartan-6  
   系列的  
   XC6SLX16  
   芯片作为设  
  
 
   
   计的目标芯片,并使用  
   ISE14.7  
   作为系统工具进行程序设计,采用  
   Mentor  
   公司  
  
 
   
   的  
   ModelSim  
   进行仿真功能验证。  
  
 
   
   3.2.3  
   硬件架构系统设计  
  
 
   
   硬件架构设计图如图  
   3-1  
   所示。 
  
 
   
    
 
    
   
    
    本系统由前端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基于  
    FPGA  
    的数据处理模块和基于  
   
 
    
    ARM  
    的人机交互与显示模块构成。  
   
 
    
    采集预处理模块将电力信号通过调理后转换成适合  
    ADC  
    的采样信号,并滤  
   
 
    
    除所需频率外的高频信号以及保留被测信号的各种信息,承担系统的核心检测工  
   
 
    
    作,对电能质量参数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  
    FPGA  
    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全数字锁相环模块、主控制模块, 
    ADC  
    控  
   
 
    
    制以及算法等主要模块。其中,主控制器模块负责各模块参数的配置、数据交换  
   
 
    
    处理等任务,通过与其他模块的协调工作,保证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高效有序运  
   
 
    
    行。  
   
 
    
    基于  
    ARM  
    的人机交互模块是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控制部分,集成了  
    FSMC  
   
 
    
    控制器模块、配置控制器模块以及通信和存储模块,在系统中起到 
    “ 
    大脑 
    ” 
    的作用。  
   
 
    
    其中  
    FSMC  
    是  
    ARM  
    和  
    FPGA  
    通信总线; 
    ARM  
    通过配置控制器模块对  
    FPGA  
    进  
   
 
    
    行相应的初始化配置。  
   
 
    
    3.3  
    数据采集预处理电路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信号通常是高电压、大电流且存在瞬态事件,因此并不能  
   
 
    
    直接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在数据采集时,必须确保仪器具有耐高压的能力,  
   
 
    
    并在保证使用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所采集数据的信息完整性。  
   
 
    
    电力信号的高精度采集依赖于精准可靠的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  
   
 
    
    采集电路、抗混叠滤波电路、同步采样锁相倍频电路、单端转差分电路以及  
   
 
    
    AD7609  
    模数转换电路。其中抗混叠滤波电路能有效消除目标信号外的高频干扰  
   
 
    
    信号,提高采样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锁相倍频电路可实现信号的精确实时同步,  
   
 
    
    使得  
    AD  
    的采样频率是信号频率的整周期倍,保证采样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单端转差分电路可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AD  
    模数转换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力信  
   
 
    
    号转换为离散数字信号。  
   
 
    
    
     
     本设计是对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的六通道信号进行检测,因电压电流预处理  
    
 
     
     步骤相似,本章仅对电压信号采集模块进行介绍。电压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结构图  
    
 
     
     如下图 3-2 所示。  
      
 
      
     
      
      电力信号采样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 
      1 
      )直流采样:将采集的交流信号不间断的转换成直流信号且与原始信号  
     
 
      
      保持线性关系,并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在此过程具有整流和滤波的功能,使  
     
 
      
      得直流采样具备了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实时性不强且对原始信号无法直观观察。  
     
 
      
      ( 
      2 
      )交流采样 
      [47] 
      :使用互感器对原始交流信号进行采集,并对互感器副边  
     
 
      
      的交流信号进行采样。优点是采样的信号是与原始信号的频率相同、幅值具有一  
     
 
      
      定的比例关系的交流信号,具有实时性强且客观的反映出原始信号的波形。  
     
 
      
      本设计采用的是交流采样的方式对电力信号进行采集,此种方法可以保留原  
     
 
      
      始信号的波形相位等信息且失真较小。  
     
 
      
      
      
      3.6ARM 控制系统设计 
 
      ARM 为本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完成与 FPGA 的数
 
      据传输以及数据存储等。ARM 模块结构框图如图 3-16 所示。
 
      
 
      3.5.1 FSMC 接口模块 
 
      FSMC 全称为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是 ARM 内嵌的高性能、可靠性的存储
 
      器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连接多种类型的静态存储器,如 SRAM、NOR Flash、
 
      PSRAM 等,并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灵活的访问方式,以满足各种嵌入式系统的
 
      需求。FSMC 支持多种数据总线宽度和存储器大小,同时具有多种访问模式和时
 
      序控制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和应用场景。相对于 EMI 控制器,FSMC
 
      在连接大容量存储器、支持更多的存储器类型、提供更丰富的控制功能和更高的
 
      性能方面更有优势。与 FMC 相比,FSMC 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灵活的
 
      存储器配置方式,同时还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4]。因此,本设计采用 FSMC
 
      总线实现 FPGA 与 ARM 的数据通信与传输。
 
      FSMC 将外部静态存储器划分为四个容量相同为 64M 的存储区域,本设计
 
      使用 Bank1 中的 NOR 控制器管理内存。FSMC 存储区域,如图 3-17 所示。
 
      
 
      如上图所示,FPGA 与 ARM 通过 FSMC 通信总线连接,通过控制该区域中
 
      FSMC_NE1 的片选信号状态来控制双核的通信以及数据传输;FSMC_NOE 和
 
      FSMC_NEW 是读写控制信号,FSMC_NBL[0:1] 是用于 FPGA 向 STM32 发送
 
      请求中断信号。
 
      3.5.2 数据通信与存储模块 
 
      STM32 中 UART 串口仅支持传统的串口通信协议,如 RS-232 或 RS-485 协
 
      议,因此无法直接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为实现 STM32 与上位机的通信和控制,需
 
      使用 USB 转串口电路将 UART 串口信号转换为 USB 信号进行传输。USB 转串
 
      口原理图如图 3-19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