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标,关键是共识目标:
 为什么不是共识目标,而是共信目标?
 共识目标是指管理者通过沟通,让所有团队成员就目标以及实现目
 标的方法达成一致。当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个人之间出现“路径选择
 差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目标共识”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的基本准
 则,也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共信目标是指管理者在共识目标的基础上,让团队成员相信目标能
 够达成,继而通过大家共同奋斗来见证目标达成。共信目标比共识
 目标层次更高。阿里巴巴有句话广为流传:“因为相信,所以看
 见。”眼见为实,大部分人的认知或理解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
 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管理者要通过向下沟通让团队成员先相信
 后看见。
 比如组织的最高层次,就是比如我党了,完全是符合最后一列“组织”的描述。
 这里我分享一个清晰明确的方法,简称“目标三共”,如图1-17所
 示。在这个方法里,管理者要与上级、平级和下属共信目标。
向上沟通要共识角色定位:辅助者+执行者
 要想做好向上沟通、共识目标,管理者要进行角色认知上的转变。
 角色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面对特定的问题,人们选择了某个角
 色,就会产生对应的想法和行动。当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时,其
 要从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辅助者——“我”首先是辅助者,其次才是
 执行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角色的顺序不能改变。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种
 现象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只是上级或企业经营者的决策的执行者,
 目标是上级或企业经营者的,不是自己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打工者
 心态”,是管理者向上沟通时的思维禁区。
 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作要想卓有成效,下属能发现并发挥上司的
 作用是关键。”德鲁克的话道出了向上沟通的精髓——目标不是上级
 的,而是“我们”共同的。管理者要辅助上级,共同达成目标,上级
 任何关于目标的决策、策略都需要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
向上三点共识法:共识目标、共识价值、共识荣誉
 管理者如何与上级进行目标、价值、荣誉共识?
 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的时候,要有胆量,不要害怕,心中有不明
 白的地方要敢于说出来,要敢把乌纱帽踩在脚下,不要因畏惧上级
 而不敢提问,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上下级间的沟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向上沟通时最常见的问题是
 很少有人会讲真话。我们的传统文化奉行中庸之道,尤其是在职场
 中,“既不反对,也不赞成”“既不讨好,也不得罪”的态度占据主流
 地位。正因如此,上下级之间缺少很多必要的沟通,这就造成团队
 目标共识不到位、目标理解不清晰。
 管理者和上级沟通时,最需要的是胆量。管理者为了更好地执行目
 标、达成目标,要积极主动地与上级进行沟通,聆听上级的想法,
 征求上级的意见,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多管理者与上级沟通时
 总是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担心自己被批
 评。此时,管理者要放下“小我”,就事论事,如果必要的争执、冲
 突和否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算得上是有意义的争执、冲突
 和否定。
平级沟通要共赢
 管理者要想扮演好协调者、合作者的角色,须牢记“平级沟通三原
 则”。
 • 原则1:用建言代替直言;
 • 原则2:用提问代替批评;
 • 原则3:追求共同利益。
 平级三点共赢法:目标、策略、责任
 一是共赢目标。当两个团队协同工作时,管理者要找到彼此共同的
 目标,并就这一共同目标和各自的团队成员取得共识。共赢目标的
 核心在于管理者能够共同看见、彼此认同企业的总目标。
 二是共赢策略。共赢的关键是共创。共创不是我安排你,也不是你
 安排我,而是大家基于共同的目标进行创造、讨论,最后形成达成
 目标的策略、方法。共赢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产
 生达成目标的驱动力。管理者在与平级共赢目标时,要让所有的团
 队成员参与达成目标的策略与方法的讨论,在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
 最终的目标达成策略。
 三是共赢责任。管理者在与平级共赢目标时,要将目标达成的行动
 步骤明确地列举出来,将任务明确地指派到人,并将相关的分工责
 任变成书面的表达,分发给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共赢责任。共赢
 责任的目的是责任到人、各自担当、协同配合。
 管理者在与平级沟通共赢目标时,话术可参考以下“四问”。
 • 为什么?(对方凭什么与你协同工作)
 • 做什么?(明确具体细节)
 • 怎么做?(明确具体要求)
 • 有什么价值?(对达成目标有什么帮助)
 平级沟通最怕的是没有肺腑之言,点到为止,表面一团和气,但内
 里四分五裂。管理者要想与平级共赢目标,拿到结果,就要勇于面
 对问题。“隔靴搔痒”式的沟通浪费时间,也没有一点儿价值和意
 义。真正有意义的沟通是彼此坦诚相待,释放主观能动性,将各自
 的观点“晒出来”,在阳光下获得更多的能量。
 管理者要想做到有肺腑之言的沟通,需要做到“平级四不”。
 一是理解不误解。在平级沟通中,真诚是第一位的,真诚的沟通可
 以使双方的想法清晰化、明朗化,减少误解。在平级沟通中,管理
 者忌用这样的句式:“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让领导决定吧”。这样的
 句式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因为情绪化的表达,使沟通变成争
 执。
 二是补台不拆台。平级之间是支持和合作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因此,作为利益共同体,平级之间要互相给予支持,而不是互
 相拆台。互相拆台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三是分工不分家。平级之间所属团队、部门不同,分工不同。就像
 一辆汽车的零部件,虽然功能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让汽车正常行
 驶。任务有分工,但利益不分家。不管是哪个团队、哪个部门,都
 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
 四是交心不多心。“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平级之间沟通
 时,最怕的就是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或者
 因为一些误解导致互相猜疑。不多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秘诀,
 也是平级之间沟通的秘诀
向下沟通要共启
 角色定位:领航员、教练
 要想做好向下沟通,共启目标,管理者要进行角色认知上的转变
 从“教授”到“教练”
 要做到目标共启,管理者其次要做的是从“教授”角色转变为“教
 练”角色。
 管理者不能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只说不听也不做”,而是要“既说又
 听更要做”。管理者既要说清楚目标和目标的达成策略等,也要辅导
 员工达成目标。阿里巴巴在管理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视人为
 人。走上管理岗后,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下属首先是人,其次才是
 员工。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兴趣偏好、理想追求,管理者要正视人
 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向下沟通。
 “教练”的角色职责主要是关注人。事是人做出来的,目标是人共同
 达成的。管理者要起心动念,视人为人,以人为本,多关注团队成
 员的动向、能力特点、工作状态,做到知人善任、因材施教,全力
 帮助团队成员走向成功。
 管理者如何与团队成员共启目标?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启目标的方
 法有三点,这里总结为“三元共启”
 1)共启动力
   要想让团队成员对目标达成有动力,管理者要做的是赋予目标员工
 个人层面的意义。目标不是企业的,不是团队的,而是员工自己
 的。管理者要清楚地告诉员工,目标实现后,员工能得到怎样的收
 获。人只有先清楚“为什么做”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好。
 管理者要想更好地共启动力,需要寻找“两个点”。
 一是寻找意义点。通俗地说,就是赋予目标意义。目标并不是孤立
 的,往前溯源,它因企业的愿景而生,与诸多因素相连。目标不是
 一叶浮萍,而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的。目标背后的“意义”是指
 市场价值的彰显、跨越里程碑的荣耀等。当感性的“意义”和理性的
 目标结合起来,目标就有了温度,能有效刺激员工去冲击目标,因
 为意义感是人性的共同需求。
 管理者赋予目标意义时,要清晰地告诉团队成员:实现了这一目标
 后,我们将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我们能帮助客户取得什么成就?
 企业哪些方面会实现增长(比如利润、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
 等)?团队会有什么收获(比如团队荣誉、团队排名、团队战斗力
 等)?员工个人会有什么成长与收获(比如升职加薪、个人技能提
 升、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升等)?
2) 共启方向作为管理者,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一个月的目标,你只能是他
 的主管;
 • 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三个月的目标,你能做他的经理;
 • 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一年的目标,你可能是他的总监;
 • 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三年或五年的目标,你就不再是他的管理
 者了,而是他的人生导师。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启方向时,可以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把以
 下“三问”向团队成员说清楚了,共启方向也就做到位了。
 • 为什么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为什么是这个数字?
 • 目标来源是什么?
 • 目标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3) 共启方法
 管理者共启目标的第三点是共启方法。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将目标丢
 给员工,喊几句口号、拍拍肩膀了事。在执行层面,管理者需要协
 助员工将“结果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小目标”,在达成方法上
 关注策略与过程。比如,我们如何去完成这个目标?目标落地的职
 责分工和行动计划是什么?
 管理者在共启方法时,要向团队成员讲清楚以下“六问”。
 • 目标是什么?是业绩目标、招聘目标,还是培训目标?
 • 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成目标?比如业绩目标是做到1 000万元、
 2 000万元,还是5 000万元?
 • 截止时间是什么?总体完成时间有多长?有没有阶段性的截止时
 间?
 • 目标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目标实现什么目的?比如招
 聘是为了服务新业务,还是为了稳固旧业务?用意不同,对应的实
 施路径也不一样。
 • 目标的实施路径是什么?意图和路径通常隐藏在子目标里。所以,
 管理者无论是向上理解,还是向下传达,不能只围绕总目标展开,
 还要围绕它的子目标展开。
 • 上级有什么资源支持?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可以利用哪些可能上级
 掌握而我们不曾掌握的资源?
 最后书中归纳了三个不错的表:
 1)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的问题清单
    
 2) 管理者与平级共赢目标的问题清单
 3)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启目标的问题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