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工作阶段
1.编译和解释与源程序的区别

分析:编译和解释是语言处理的两种基本方式。
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以及符号表管理和出错处理模块。
解释过程在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方面与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
这两种语言处理程序的根本区别是:
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
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或其某种等价表示)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解释器翻译源程序时不产生独立的目标程序,而编译器则需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的目标程序。
2.

>编译器、解释器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三阶段不能少,顺序也不能变
3.

4.

(二)符号表
题1

编译过程中,对高级语言程序语句的翻译主要考虑声明语句和可执行语句。对声明语局则是主要是将所需要的信息正确地填入合理组织的符号表中;对可执行语句,则是翻译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题2

题3

(三)编译器的工作阶段
题0-词法语法语义

题1 词法分析
1.词法分析-字符

2.词法分析-括号不匹配

词法分析:扫描字符,识别单词
题2-语法与语义具体情况区别

题3-语义分析
1.语义检测-变量是否定义、类型检查


2.语义分析只能发现静态语义错误

语义分析是指可以发现静态语义的错误,所以不是程序的所有错误,程序运行时错误发现不了,C错
题4-语法分析
1.

语句的结构、语句的形式=语法分析
2.

3.

4.

题5-目标代码的生成

题6-中间代码
1.中间代码的好处

可以将不同的高级程序语言翻译成同一种中间代码


2.中间代码的形式



(四)动态语义错误
题1未赋初值的变量可以通过编译并运行

题2-编译成功的程序不包含语法错误

题3-分母为0为动态语义错误

题4-死循环为动态语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