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C语言九讲:线性表应用
- 1. 与408关联解析及本节内容介绍
 - 1 与408关联解析
 - 2 本节内容介绍
 
- 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原理解析
 - 1 线性表
 - 线性表的定义
 - 线性表的特点
 
- 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 顺序表的定义
 - 顺序表优缺点
 - 顺序表插入操作
 - 顺序表删除操作
 - 动态分配
 
- 3. 顺序表的初始化及插入操作实战
 - 4. 顺序表的删除及查询实战
 - 5.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
 - 1 单链表
 - 单链表的定义
 - 头结点
 - 链表的优缺点
 
- 2 单链表插入操作
 - 3 单链表删除操作
 - 4 单链表查找操作
 
- 总结
 - 2
 - 2.1
 - 2.2
 - 3.1
 - 5.1
 
1. 与408关联解析及本节内容介绍
1 与408关联解析
【2010年顺序表】
 42. (13分)设将n (n>1)个整数存放到一维数组R中。试设计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尽可能高效的算法。将R中保存的序列循环左移p (0<p<n)个位置,即将R中的数据由
    
     
      
       
        (
       
       
        
         X
        
        
         0
        
       
       
        ,
       
       
        
         X
        
        
         1
        
       
       
        ,
       
       
        …
       
       
        ,
       
       
        
         X
        
        
         
          n
         
         
          −
         
         
          1
         
        
       
       
        )
       
      
      
       (X_0,X_1,…, X_{n-1})
      
     
    (X0,X1,…,Xn−1)变换为
    
     
      
       
        (
       
       
        
         X
        
        
         p
        
       
       
        ,
       
       
        
         X
        
        
         
          p
         
         
          +
         
         
          1
         
        
       
       
        ,
       
       
        …
       
       
        ,
       
       
        
         X
        
        
         
          n
         
         
          −
         
         
          1
         
        
       
       
        ,
       
       
        
         X
        
        
         0
        
       
       
        ,
       
       
        
         X
        
        
         1
        
       
       
        ,
       
       
        …
       
       
        ,
       
       
        
         X
        
        
         
          p
         
         
          −
         
         
          1
         
        
       
       
        )
       
      
      
       (X_p,X_{p+1},…,X_{n-1},X_0,X_1,…,X_{p-1})
      
     
    (Xp,Xp+1,…,Xn−1,X0,X1,…,Xp−1)。要求:
 1)给出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
 2)根据设计思想,采用C、C++或Java语言描述算法,关键之处给出注释。
 3)说明你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012年链表】
 42. 假定采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保存单词,当两个单词有相同的后级时,则可共享相同的后缀存储空间,例如,“loading”和“being”的存储映像如下图所示。
 
 设str1和 str2分别指向两个单词所在单链表的头结点,链表结点结构为data | next,请设计一个时间上尽可能高效的算法,找出由str1和str2所指向两个链表共同后缀的起始位置(如图中字符i所在结点的位置p)。要求:
 1)给出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
 2)根据设计思想,采用C或C++或Java语言描述算法,关键之处给出注释。
 3)说明你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顺序表结合排序。
 - 链表本身。
 
2 本节内容介绍
本节分为四小节讲解。
- 第一小节主要针对顺序表的原理进行解析。
 - 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主要讲解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进行实战。
 - 第四小节主要针对链表的原理进行解析。
 
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原理解析
- 一切数据结构 - 增删查改
 
1 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
由n (n≥0)个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
 
     
      
       
        
         L
        
        
         =
        
        
         (
        
        
         
          a
         
         
          1
         
        
        
         ,
        
        
         
          a
         
         
          2
         
        
        
         ,
        
        
         …
        
        
         ,
        
        
         
          a
         
         
          
           i
          
          
           −
          
          
           1
          
         
        
        
         ,
        
        
         
          a
         
         
          i
         
        
        
         ,
        
        
         
          a
         
         
          
           i
          
          
           +
          
          
           1
          
         
        
        
         ,
        
        
         …
        
        
         ,
        
        
         
          a
         
         
          n
         
        
        
         )
        
       
       
        L=(a_1,a_2,…, a_{i-1},a_i,a_{i+1},…, a_n) 
       
      
     L=(a1,a2,…,ai−1,ai,ai+1,…,an)
- 线性表中元素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为空表。
 - a 1 a_1 a1是唯一的“第一个”数据元素, a n a_n an是唯一的“最后一个”数据元素。
 - a i − 1 a_{i-1} ai−1为 a i a_i ai的直接前驱, a i + 1 a_{i+1} ai+1为 a i a_i ai的直接后继。
 
线性表的特点
- 表中元素的个数是有限的。
 - 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都相同。意味着每一个元素占用相同大小的空间
 - 表中元素具有逻辑上的顺序性,在序列中各元素排序有其先后顺序
 
注意:
本小节描述的是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独立于存储结构的!
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简称:顺序表
顺序表的定义

- 顺序表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顺序表的定义: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线性表的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 //顺序表的元素
	int len; //顺序表的当前长度
}SqList; //顺序表的类型定义
 
顺序表优缺点
优点:
- 可以随机存取(根据表头元素地址和元素序号)表中任意一个元素。
 - 存储密度高,每个结点只存储数据元素。
 
缺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 线性表变化较大时,难以确定存储空间的容量。
 - 存储分配需要一整段连续的存储空间,不够灵活。
 
顺序表插入操作

- 最好情况:在表尾插入元素,不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 最坏情况:在表头插入元素,所有元素依次后移,时间复杂度为O(n)。
 - 平均情况:在插入位置概率均等的情况下,平均移动元素的次数为n/2,时间复杂度为O(n)。
 
代码片段:
//判断插入位置i是否合法(满足1≤i≤len+1 )
//判断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即插入x后是否会超出数组长度)
for(int j = L.len; j >= i; j--) //将最后一个元素到第i个元素依次后移一位
	L.data[j] = L.data[j-1] ;
L.data[i-l] = x; //空出的位置i处放入x
L.len++; //线性表长度加1
 
顺序表删除操作

- 最好情况:删除表尾元素,不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 最坏情况:删除表头元素,之后的所有元素依次前移,时间复杂度为O(n)。
 - 平均情况:在删除位置概率均等的情况下,平均移动元素的次数为(n-1)/2,时间复杂度为O(n)。
 
代码片段:
//判断删除位置i是否合法(满足1≤i≤len)
e = L.data[i-1] ; //将被删除的元素赋值给e
for(int j = i; j < L.len; j++) //将删除位置后的元素依次前移
	L.data[j-1] = L.data[j];
L.len--; //线性表长度减1
 
- 注意:插入和删除时,i的合法范围是不一样的。
 
动态分配
- 动态分配的数组仍属于顺序存储结构。
 
#define Initsize 100 //表长度的初始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 //指示动态分配数组的指针
	int MaxSize,length; //数组的最大容量和当前个数
}SeqList; //动态分配数组顺序表的类型定义
 
指针指向哪?
C的初始动态分配语句为:
L.data = (ElemType*)malloc(sizeof(ElemType) *Initsize);C++的初始动态分配语句为:
L.data = new ElemType[Initsize];
3. 顺序表的初始化及插入操作实战
- 业界命名规范(变量名,或者函数名):
 
- 下划线命名法 list_insert - 不同单词用下划线隔开。
 - 驼峰命名法 ListInsert - 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int ElemType; //顺序表存储其他类型元素时,可以快速完成代码修改
//静态分配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length; //当前顺序表中有多少个元素
}SqList;
动态分配
//#define Init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	ElemType *data;
//	int capacity; //动态数组的最大容量
//	int length;
//}SeqList;
//顺序表的插入,因为L会改变,因此这里要用引用,i是插入的位置
bool 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lement)
{
	//判断i是否合法
	if (i < 1 || i > L.length + 1)
	{
		return false;//未插入成功返回false
	}
	//如果存储空间满了,不能插入
	if (L.length == MaxSize)
	{
		return false;//未插入成功返回false
	}
	//把后面的元素依次往后移动,空出位置,来放要插入的元素
	for (int j = L.length; j >= i; j--)
	{
		L.data[j] = L.data[j - 1];
	}
	L.data[i - 1] = element; //放入要插入的元素
	L.length++;//顺序表长度要加1
	return true;//插入成功返回true
}
//打印顺序表
void PrintList(SqList L) //不需要改变顺序表L的内容,不需要引用
{
	int i;
	for (i = 0; i < L.length; i++)
	{
		printf("%3d", L.data[i]);//为了打印到同一行,不用换行
	}
	printf("\n");
}
//顺序表的初始化及插入操作实战
int main()
{
	SqList L; //定义一个顺序表,变量L
	bool ret; //ret用来查看函数的返回值,布尔型是True,或者False
	ElemType del; //要删除的元素
	//首先手动在顺序表中赋值 - 放置元素
	L.data[0] = 1;
	L.data[1] = 2; 
	L.data[2] = 3;
	L.length = 3;//设置长度
	ret=ListInsert(L,2,60);//大驼峰命名法
	if (ret) //等价于if (true == ret)
	{
		printf("insert SqList success\n");
		PrintList(L);
	}
	else
	{
		printf("insert SqList failed\n");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成功在第二个位置插入了60。
4. 顺序表的删除及查询实战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length; 
}SqList;
bool 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lement)
{
	if (i < 1 || i > L.length + 1)
	{
		return false;
	}
	if (L.length == MaxSize)
	{
		return false;
	}
	for (int j = L.length; j >= i; j--)
	{
		L.data[j] = L.data[j - 1];
	}
	L.data[i - 1] = element;
	L.length++;
	return true;
}
void PrintList(SqList L) 
{
	int i;
	for (i = 0; i < L.length; i++)
	{
		printf("%3d", L.data[i]);
	}
	printf("\n");
}
//删除数据表中的元素,因为L会改变,因此这里要用引用,i是删除的位置,e是为了获取被删除的元素的值
bool ListDelete(SqList &L,int i, ElemType &e)
{
	//判断删除的元素的位置是否合法
	if (i < 1 || i > L.length)
	{
		return false;//一旦走到return函数就结束了
	}
	e = L.data[i - 1];//首先保存要删除元素的值
	int j;
	for (j = i; j < L.length; j++)
	{
		L.data[j - 1] = L.data[j];
	}
	L.length--;//顺序表长度减1
	return true;
}
//查找某个元素的位置,找到了会返回对应位置,没找到就返回0
int LocateElem(SqList L, ElemType element)
{
	int i;
	for (i = 0; i < L.length; i++)
	{
		if (element == L.data[i])
		{
			return i + 1;//因为i是数组的下标,加1以后才是顺序表的下标
		}
	}
	return 0;//循环结束没找到
}
//顺序表的删除和查找操作实战
int main()
{
	SqList L; //定义一个顺序表,变量L
	bool ret; //ret用来查看函数的返回值,布尔型是True,或者False
	//首先手动在顺序表中赋值 - 放置元素
	L.data[0] = 1;
	L.data[1] = 2;
	L.data[2] = 3;
	L.length = 3;//设置长度
	ret = ListInsert(L, 2, 60);
	if (ret) 
	{
		printf("insert SqList success\n");
		PrintList(L);
	}
	else
	{
		printf("insert SqList failed\n");
	}
	printf("---------------------------------------------\n");
	ElemType del; 删除的元素存入del内
	ret = ListDelete(L, 1, del);
	if (ret) //等价于if (true == ret)
	{
		printf("delete SqList success\n");
		printf("del element = %d\n", del);
		PrintList(L);//顺序表打印
	}
	else
	{
		printf("delete SqList failed\n");
	}
		int pos;//存储元素位置
	pos = LocateElem(L, 60);
	if (pos)
	{
		printf("find this element\n");
		printf("element pos = %d\n", pos);
	}
	else
	{
		printf("don't find this element\n");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 注意:

出现这种情况时,是因为顺序表长度没有减1。 
5.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
顺序表有一些缺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移动大量元素。
 - 数组的大小不好确定。
 - 占用一大段连续的存储空间,造成很多碎片。
 
1 单链表
单链表的定义

- 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
 - 单链表节点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LNode //单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当结构体中用到结构体本身时,名字无法省略
}LNode, *LinkList;
 
链表结点:
 
- 当指针域为NULL时结尾。
 
头结点

-  
头指针: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存储位置,用来标识单链表。
 -  
头结点:在单链表第一个结点之前附加的一个结点,为了操作上的方便。
 -  
若链表有头结点,则头指针永远指向头结点,不论链表是否为空,头指针均不为空,头指针是链表的必须元素,其标识一个链表。
 -  
头结点是为了操作的方便而设立的,其数据域一般为空,或者存放链表的长度。有头结点后,对在第一结点前插入和删除第一结点的操作就统一了,不需要频繁重置头指针。但头结点不是必须的。
 
链表的优缺点
优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移动元素,只需要修改指针。
 - 不需要大量的连续存储空间。
 
缺点:
- 单链表附加指针域,也存在浪费存储空间的缺点。
 - 查找操作时需要从表头开始遍历,依次查找,不能随机存取。
 
2 单链表插入操作
- 创建新结点代码:
 
 q = (LNode*)malloc(sizeof(LNode))
 q -> data = x;
 
- 表头/中间插入元素的代码:
 
q -> next = p -> next;
p -> next = q;
 
- 表尾插入元素的代码:
 
p -> next=q;
q -> next = NULL;
 


3 单链表删除操作
- 表头/中间/表尾删除元素的代码:
 
p = GetElem(L,i-1);//查找删除位置的前驱节点
q = p -> next;
p -> next = q -> next;//结点q断链
free(q);//必须
 

4 单链表查找操作

- 按序号查找结点值的算法如下:
 
LNode *p = L -> next;
int j=1;
while (p && j < i)
{
	p = p -> next;
	j++;
}
return p;
 
- 按值查找结点值的算法如下:
 
LNode *p = L -> next;
while (p != NULL && p -> data != e) 
{
	p = p -> next;
}
return p;
 
总结
2
- 一切数据结构 - 增删查改
 
2.1
- a i − 1 a_{i-1} ai−1为 a i a_i ai的直接前驱, a i + 1 a_{i+1} ai+1为 a i a_i ai的直接后继。
 - 表中元素的个数是有限的。
 - 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都相同。意味着每一个元素占用相同大小的空间
 - 表中元素具有逻辑上的顺序性,在序列中各元素排序有其先后顺序
 
2.2
- 顺序表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顺序表优点:
- 可以随机存取(根据表头元素地址和元素序号)表中任意一个元素。
 - 存储密度高,每个结点只存储数据元素。
 
顺序表缺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 线性表变化较大时,难以确定存储空间的容量。
 - 存储分配需要一整段连续的存储空间,不够灵活。
 
- 动态分配的数组仍属于顺序存储结构。
 
3.1
- 业界命名规范(变量名,或者函数名):
 
- 下划线命名法 list_insert - 不同单词用下划线隔开。
 - 驼峰命名法 ListInsert - 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5.1
-  
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
 -  
头指针: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存储位置,用来标识单链表。
 -  
头结点:在单链表第一个结点之前附加的一个结点,为了操作上的方便。
 -  
若链表有头结点,则头指针永远指向头结点,不论链表是否为空,头指针均不为空,头指针是链表的必须元素,其标识一个链表。
 -  
头结点是为了操作的方便而设立的,其数据域一般为空,或者存放链表的长度。有头结点后,对在第一结点前插入和删除第一结点的操作就统一了,不需要频繁重置头指针。但头结点不是必须的。
 
链表的优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移动元素,只需要修改指针。
 - 不需要大量的连续存储空间。
 
链表的缺点:
- 单链表附加指针域,也存在浪费存储空间的缺点。
 - 查找操作时需要从表头开始遍历,依次查找,不能随机存取。
 











![[附源码]java毕业设计网络学习平台](https://img-blog.csdnimg.cn/82b4474d2d1d412b81f592f72cda1f9b.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