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单个文件导入
- 1.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 2.使用cmd
- 各种情况说明
 
- 如果报错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mysql重启
- 命令重启:
- 图形页面重启
 
 
当txt文件中的数据量太多时,不再适合用sql语句插入,这里介绍讲本地txt文件导入到mysql中
单个文件导入
如图所示为我的的文件
 
1.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库名;
 我的数据库创建create database temperature;
 创建数据表(字段:日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CREATE TABLE `temperature` (
  `Tem_Date` varchar(10) NOT NULL,
  `Tem_Max` double DEFAULT NULL,
  `Tem_Min` double DEFAULT NULL,
  `Tem_Avg` double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Tem_Dat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2.使用cmd
windows按win+R。输入cmd,点击确定
 
 然后进入mysql
 
mysql -uroot -p
use temperature; //要上传的数据库
load data infile 'E:/temperature_data.txt' into table temperature fields terminated by'\t';

各种情况说明
注意:路径必须使用“/”反斜杠!
 注意:路径必须使用“/”反斜杠!
 注意:路径必须使用“/”反斜杠!
1、插入以“tab”键分隔的数据
LOAD DATA LOCAL INFILE 'D:/MySQL/files.txt' INTO TABLE 表名;
2、插入以“\r\n”分隔的数据
LOAD DATA LOCAL INFILE 'D:/MySQL/files.txt' INTO TABLE 表名
LINES TERMINATED BY '\r\n';
3、插入以自定义符号分隔的数据
LOAD DATA LOCAL INFILE 'D:/MySQL/files.txt' INTO TABLE 表名
FIELDS TERMINATED BY '*****(自定义字符串)';
如下图数据的导入语句
 
load data infile 'E:/xs/xs1.txt' into table user fields terminated by'|' lines terminated by'\n';
如果报错
报错
 Error: The MySQL server is running with the --secure-file-priv option so it cannot execute this statement
报错原因:因为在安装MySQL的时候限制了导入与导出的目录权限。只允许在规定的目录下才能导入。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secure-file-priv当前的值是什么
在myql命令行状态下输入SHOW VARIABLES LIKE "secure_file_priv";
 
 可以看到,本地value的值为NULL。NULL代表什么意思呢?
 (1)NULL,表示禁止。
 (2)如果value值有文件夹目录,则表示只允许该目录下文件(PS:测试子目录也不行)。
 (3)如果为空,则表示不限制目录。
或者
 在myqsl的安装目录中找打my.ini文件。打开查看里边secure-file-priv变量的值,若没有值则说明value值为null。
 
方案一
把要导入文件放入secure-file-priv目前的value值对应路径即可。
方案二
把secure-file-priv的value值修改为准备导入文件的放置路径。
方案三
去掉导入的目录限制。可修改mysql配置文件(Windows下为my.ini, Linux下的my.cnf),在[mysqld]下面,查看是否有:
 secure_file_priv =
 如上这样一行内容,如果没有,则手动添加。如果存在如下行:
 secure_file_priv = /home
 这样一行内容,表示限制为/home文件夹。而如下行:
 secure_file_priv =
 这样一行内容,表示不限制目录,等号一定要有,否则mysql无法启动。
 
 所以我将我要上传的文件放到E盘的根目录下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重启mysql生效。
 重启后再查看该值
 
mysql重启
命令重启:
关闭:service mysqld stop
 启动:service mysqld start
图形页面重启
依次点击
 
参考:(侵删)
 https://blog.csdn.net/z_hang2358568/article/details/118542915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819452/article/details/110228102
 https://www.cnblogs.com/Braveliu/p/107281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