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索引操作
实验1:创建索引
对比关系型数据库,创建索引就等同于创建数据库
 在 Postman 中,向 ES 服务器发 PUT 请求 :http://127.0.0.1:9200/shopping
 
{
"acknowledged"【响应结果】: true, # true操作成功 
"shards_acknowledged"【分片结果】: true, # 分片操作成功 
"index"【索引名称】: "shopping"
}
# 注意:创建索引库的分片数默认 1 片,在 7.0.0 之前的 Elasticsearch 版本中,默认 5 片
Ps:如果重复添加索引,会返回错误信息

实验2:查看所有索引
在 Postman 中,向 ES 服务器发 GET 请求 :http://127.0.0.1:9200/_cat/indices?v
 这里请求路径中的_cat 表示查看的意思,indices 表示索引,所以整体含义就是查看当前 ES 服务器中的所有索引,就好像 MySQL 中的 show tables 的感觉,服务器响应结果如下
 
| 表头 | 含义 | 
|---|---|
| health | 当前服务器健康状态:green(集群完整) yellow(单点正常、集群不完整) red(单点不正常) | 
| status | 索引打开、关闭状态 | 
| index | 索引名 | 
| uuid | 索引统一编号 | 
| pri | 主分片数量 | 
| rep | 副本数量 | 
| docs.count | 可用文档数量 | 
| docs.deleted | 文档删除状态(逻辑删除) | 
| store.size | 主分片和副分片整体占空间大小 | 
| pri.store.size | 主分片占空间大小 | 
实验3:查看单个索引
在 Postman 中,向 ES 服务器发 GET 请求 :http://127.0.0.1:9200/shopping
 
{
"shopping"【索引名】: {
	"aliases"【别名】: {}, 
	"mappings"【映射】: {}, 
	"settings"【设置】: {
		"index"【设置 - 索引】: {
			"creation_date"【设置 - 索引 - 创建时间】: "1614265373911", 
			"number_of_shards"【设置 - 索引 - 主分片数量】: "1", 
			"number_of_replicas"【设置 - 索引 - 副分片数量】: "1", 
			"uuid"【设置 - 索引 - 唯一标识】: "eI5wemRERTumxGCc1bAk2A", 
			"version"【设置 - 索引 - 版本】: {
			 	"created": "7080099"
			},
			"provided_name"【设置 - 索引 - 名称】: "shopping" 
			}
		} 
	}
}
实验4:删除索引
在 Postman 中,向 ES 服务器发 DELETE 请求 :http://127.0.0.1:9200/shopp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