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原题描述:
时间:1s 空间:256M
题目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样例1输入:
题目大意:
主要思路:
注意事项:
总代码:
原题描述:
时间:1s 空间:256M
题目描述:
小信家里有段木材,初始长度表示为数组
。他可以进行以下填补操作至多
次(可以不操作):
选择两段木材,将
长度截
补到
上,即操作后
,
。
填补操作后,小信要将木材都砍成相同长度的小段,并且不能有剩余,请你告诉他最长的小段能有多长?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表示木材数和操作数。
第二行包含个整数
,表示每段木材的初始长度。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长的小段的长度。
样例1输入:
2 1
15 9
样例1输出:
8
样例2输入:
2 10
15 9
样例2输出:
24
约定与提示:
对于100%的数据,。
样例1解释:选择操作之后序列变成
,能切成
根长度为
的木材。
样例2解释:选择 操作
次之后序列变成
,能切成
根长度为 
 的木材。
题目大意:
就是给你一个数组,然你可以操作最多m次,每次操作可以将一个数-1,另一个数+1,最后问你所有数的最大共约数(就是gcd)
主要思路:
直接上思维导图:

说一下几个重点,给上代码片段:
- 求因数: 
int cnt=0;//数组下标 for(int i=1;i*i<=sum;i++)//只要枚举到(sqrt(sum)就可以了 { if(sum%i == 0)//如果是因数 { factor[cnt++] = i;//用来记录因数,放入因数数组中 if(i*i!=sum)//如果不是sum的平方根 { factor[cnt++] = sum/i;//sum/i也是sum的因数 } } } - 将小的补给大的: 
int t=0;//记录花费次数 int pos=1;//记录从哪个小的开始补(就是被减的) for(int i=n;i>=1;i--)//枚举大的 { if(b[i]!=0)//如果不是大的(也可以这么理解(被用光了) { int x=f-b[i];//记录要消耗的次数(也是要被补多少) t+=x;//计入次数 while(x>0)//如果还需要补 { if(b[pos]>=x)//如果小的可以补完 { b[pos]-=x;//就补了 break;//跳出 } else { x-=b[pos];//否则就消耗一些要补的 b[pos] = 0;//把小的设成0 pos++;//就让下一个小的来补 } } } } /* 直接看不太好看,我演示一遍。 当f = 8,b数组为:{1,2,5},pos=1; 先枚举到5。t+=3, x=3。 开始补 第一次发现不可以全补完。 b[pos]也就是b[1]<3,那就耗掉一些。b[1] = 0,x=2,pos=2。 第二次发现可以补完,那就补完,b[2]-=2就是0,跳出。 此时的b数组为:{0,0,5} i枚举到 2时,b[2] == 0了,也就是被用光了,那就跳过。 i枚举到 1时,b[1] == 0了,也就是被用光了,那就跳过。 现在应该理解了吧。 */ 
注意事项:
不要把check中的b写成a了哦。
第一个合法因数输出后要return 0;
总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
int a[510];
int b[510];
int sum; 
int factor[10010];//用来记录因数 
bool check(int f)
{
    //千万不要把b写成a
	for(int i=1;i<=n;i++)
	{
		b[i] = a[i]%f;
	}
	sort(b+1,b+1+n);
	int t=0;//记录花费次数 
	int pos=1;//记录从哪个小的开始补(就是被减的) 
	for(int i=n;i>=1;i--)//枚举大的 
	{
		if(b[i]!=0)//如果不是大的(也可以这么理解(被用光了) 
		{
			int x=f-b[i];//记录要消耗的次数(也是要被补多少) 
			t+=x;//计入次数 
			while(x>0)//如果还需要补 
			{
				if(b[pos]>=x)//如果小的可以补完 
				{
					b[pos]-=x;//就补了 
					break;//跳出 
				}
				else
				{
					x-=b[pos];//否则就消耗一些要补的 
					b[pos] = 0;//把小的设成0
					pos++;//就让下一个小的来补 
				}
			}
		}
	}
	/*
	直接看不太好看,我演示一遍。
	
	当f = 8,b数组为:{1,2,5},pos=1; 
	先枚举到5。t+=3, x=3。
	开始补
	第一次发现不可以全补完。
	b[pos]也就是b[1]<3,那就耗掉一些。b[1] = 0,x=2,pos=2。 
	第二次发现可以补完,那就补完,b[2]-=2就是0,跳出。
	此时的b数组为:{0,0,5}
	i枚举到 2时,b[2] == 0了,也就是被用光了,那就跳过。 
	i枚举到 1时,b[1] == 0了,也就是被用光了,那就跳过。
	现在应该理解了吧。 
	*/ 
	return t<=m;
}
int main()
{
	ios::sync_with_stdio(0);
	cin.tie(0);
	cin>>n>>m;
	for(int i=1;i<=n;i++)
	{
		cin>>a[i];
		sum+=a[i];
	}
	int cnt=0;//数组下标 
	for(int i=1;i*i<=sum;i++)//只要枚举到(sqrt(sum)就可以了 
	{
		if(sum%i == 0)//如果是因数 
		{
			factor[cnt++] = i;//放入因数数组中 
			if(i*i!=sum)//如果不是sum的平方根 
			{
				factor[cnt++] = sum/i;//sum/i也是sum的因数 
			}
		}
	}
	sort(factor,factor+cnt);
	for(int i=cnt-1;i>=0;i--)//从大到小枚举,这样子第一个合法因数一定是最大的
	{
		if(check(factor[i]))//用来判断每个因数是否合法
		{
			cout<<factor[i];
			return 0;//别忘了return 0;
		}
	}
	return 0;
}
                
![上下界取min/max的线段树问题:P8518 [IOI2021] 分糖果](https://img-blog.csdnimg.cn/direct/b3bf93f944a4491687c6137bb5f35f0d.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