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2、两种国际标准
3、协议与划分层次
4、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5、划分层次
(1)文件发送模块使两个主机交换文件
(2)通信服务模块
(3)接入网络模块
6、分层带来的好处
7、体系结构的概念
 
 “分层” 
 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 
 
 
 研究和处理。故需要简单了解两个组织: 
 
- 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主要是考虑通信标准的制定;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主要是考虑信息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1977年,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 。 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2、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在市场化方面却失败了。  
 
 
  
  (1)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缺少商业驱动力;  
 
 
  
  (2)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3)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4)OSI 的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非国际标准 TCP/IP 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TCP/IP 常被称为 
  事实上的(de facto) 国际标准 
  。 
 
 
3、协议与划分层次
-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
-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4、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即“要做什么”;  
 
 
  
  (2)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即 “要怎么做”;  
 
 
  
  (3)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什么时候做”。 
 
 
5、划分层次
 
  假定主机1和主机2之间通过一个通信网络发送文件,可以将要做的工作划分成三类工作: 
 
 
  
  第一类工作与传送文件直接有关,即 
  文件传送模块 
  作为最高的一层。  
 
 
  
  第二类是一个 
  通信服务模块 
  ,用来保证文件和文件传送命令在两个系统之间可靠地交换。  
 
 
  
  第三类是一个 
  网络接入模块 
  。 
 
 
(1)文件发送模块使两个主机交换文件

 
  文件传送模块完成两项工作:  
 
 
  
  (1)确信对方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  
 
 
  
  (2)收发双方协调好一致的文件格式。  
 
 
(2)通信服务模块

(3)接入网络模块

 
  网络接入模块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 。例如,规定传输的帧格式,帧的最大长度等。 
 
 
6、分层带来的好处
 
  (1)各层之间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亍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7、体系结构的概念
-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 这些功能是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的,是一个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实现(implementation)。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