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写在前面
- 1. 链表节点的定义
- 2. 链表的初始化
- 3. 插入数据
- 3.1 头插
- 3.2 尾插
- 3.3 在指定位置的前面插入数据
 
- 4 删除数据
- 4.1 头删
- 4.2 尾删
- 4.3 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
 
- 5 查找并修改数据
- 5. 链表的销毁
写在前面
上面文章用C语言实现了单链表的增删查改,我们知道,单链表只能从头结点开始正向遍历,而在单链表中插入或删除节点时,需要修改前一个节点的指针,因此在单链表中插入或删除节点时需要遍历链表找到前一个节点,导致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较低。为了能够高效率解决类似的问题,本片文章继续用C语言来实现另一种线性存储结构——带头双向循环链表。
 我们从它的逻辑结构来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下带头双向循环链表:
 
1. 链表节点的定义
链表的结点分为三部分:指针域、数据域、指针域。
 指针域:用于指向当前节点的直接前驱节点
 数据域:链表要存储的数据所在的区域。
 指针域:用于指向当前节点的直接后继节点。
链表节点的逻辑图:
 
 链表节点的定义:
typedef int STDataType;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struct ListNode* prev;//指针域, 指向上一个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指针域, 指向下一个节点
	STDataType val;//数据域
}LTNode;
2. 链表的初始化
该链表在初始化的时候,只需要创建哨兵位的头节点即可,并将该节点的地址返回。该节点不存储有效数据,其prev 和 next指针指向自己。
 
 由于后面的插入都需要创建新的节点,因此这里把创建节点封装成一个函数。
LTNode* BuyNode(LTDataType x)
{
	LTNode* newnode = (LTNode*)malloc(sizeof(LTNode));
	if (newnode == NULL)
	{
		perror(" BuyNode()");
	}
	newnode->val = x;
	newnode->prev = NULL;
	newnode->next = NULL;
	return newnode;
}
链表的初始化代码如下:
LTNode* LTInit()
{
	//创建哨兵位的头节点
	LTNode* newnode = BuyNode(-1);
	
	//prev 和 next指针指向自己
	newnode->next = newnode;
	newnode->prev = newnode;
	return newnode;
}
3. 插入数据
向链表插入数据时,根据插入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在头节点前插入一个元素,即头插。
- 在链表中间位置插入元素。
- 在最后一个节点后面插入一个元素,即尾插。
3.1 头插
头插数据步骤:
-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用 val 初始化其数据域。
- 将新节点插入到链表的头部,更新指针。
  
 代码如下:
void LTPushFront(LTNode* phead, LTDataType x)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LTNode* newnode = BuyNode(x);//创建新节点
	LTNode* next = phead->next;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newnode->next = next;
	next->prev = newnode;
	newnode->prev = phead;
	phead->next = newnode;
}
3.2 尾插
尾插数据步骤:
-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用 val 初始化其数据域。
- 将新节点插入到链表的尾部,更新指针。

 代码如下:
void LTPushBack(LTNode* phead, LTDataType x)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LTNode* newnode = BuyNode(x);//创建新节点
	LTNode* tail = phead->prev;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newnode->prev = tail;
	tail->next = newnode;
	newnode->next = phead;
	phead->prev = newnode;
	//LTInsert(phead, x);
}
3.3 在指定位置的前面插入数据
-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用 val 初始化其数据域。
- 将新节点插入到链表的 pos 位置之前,更新指针。
  
代码如下:
void LTInsert(LTNode* pos, LTDataType x)
{
	assert(pos);//检查位置有效性
	LTNode* newnode = BuyNode(x);//创建新节点
	
	LTNode* posPrev = pos->prev;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pos->prev = newnode;
	newnode->next = pos;
	posPrev->next = newnode;
	newnode->prev = posPrev;
}
4 删除数据
4.1 头删
头删的步骤如下: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不为空在进行删除。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的代码如下:
bool LTEmpty(LTNode* phead)
{
	return phead->next == phead;
}
- 删除第一个节点,并更新指针。

代码如下:
void LTPopFront(LTNode* phead)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assert(!LTEmpty(phead));//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LTNode* pos = phead->next;
	LTNode* posNext = pos->next;
	free(pos);//删除第一个节点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phead->next = posNext;
	posNext->prev = phead;
}
4.2 尾删
头删的步骤如下: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不为空在进行删除。
- 删除最后一个节点,并更新指针。
  
 代码如下:
void LTPopBack(LTNode* phead)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assert(!LTEmpty(phead));//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LTNode* tail = phead->prev;
	LTNode* tailPrev = tail->prev;
	free(tail);//删除最后一个节点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phead->prev = tailPrev;
	tailPrev->next = phead;
}
4.3 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
注意: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需要传递正确的节点的地址,否则删除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代码如下:
void LTErase(LTNode* pos)
{
	LTNode* posPrev = pos->prev;
	LTNode* posNext = pos->next;
	free(pos);//删除指定位置的节点
	//修改指针链接关系
	posPrev->next = posNext;
	posNext->prev = posPrev;
}
5 查找并修改数据
遍历链表若找到目标节点,就返回目标节点的地址,否则返回空指针(NULL)。
 该函数兼并修改的功能,因为该函数返回的是目标节点的地址。
 代码如下:
LTNode* LTFind(LTNode* phead, LTDataType x)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LTNode* cur = phead->next;
	//遍历链表
	while (cur != phead)
	{
		//找到返回,目标节点地址
		if (cur->val == x)
		{
			return cur;
		}
		cur = cur->next;
	}
	//未找到,返回NLL
	return NULL;
}
5. 链表的销毁
- 依次释放链表的每个节点。
- 释放哨兵位的头节点。
注意:链表销毁以后,要在函数外面将头指针置空(NULL),以免造成野指针的问题。
代码如下:
void LTDestroy(LTNode* phead)
{
	assert(phead);//检查参数有效性
	LTNode* cur = phead->next;
	//依次释放链表的每个节点
	while (cur != phead)
	{
		LTNode* next = cur->next;
		free(cur);
		cur = next;
	}
	free(phead);//释放哨兵位的头节点
}
至此,本片文章就结束了,若本篇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请三连点赞,关注,收藏支持下。
 创作不易,白嫖不好,各位的支持和认可,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
 如果本篇博客有任何错误,请批评指教,不胜感激 !!!
 



















